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手機文化

通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影響了人類的行為習慣、觀念、學習方法、休閒模式、溝通方式、關係、私隱及社會文化等......

幼童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文獻速覽

18/03/2015

近年不少父母都會用手機安撫「扭計」的幼童,電子產品儼如電子奶嘴;只要將手機塞在小孩的手中,他們便會安靜下來,情況就像過以電視當媬姆一樣。然而美國、台灣、日本和南韓都相繼訂定指引、甚至立法管制幼童使用電子屏幕裝置。[1] 這是他們過慮,還是我們的反應遲頓了?

 

齊「抬頭」 增溝通

27/03/2014

青少年被視為社會的未來棟樑,但同時又是須受保護的一群,故此不少機構也會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例如看看他們受流行文化多少程度的影響。但在關心年輕人的同時,我們或許忽略流行文化對成年人的影響並不比青少年少,甚至因為以為自己是成人,更疏於防範。
 

低頭?不低頭?「拎有時,放有時」的智慧

23/01/2014

現今社會中,智能手機看似快將成為「必需品」,作為家長又可如何教育子女恰當地使用智能手機?我們專訪了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女士,一起探討智能手機與新一代成長的微妙之處。
 

這陷阱偏我遇上

23/01/2014

登山寶訓的回應 (太 六24-34) (伕名)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iPhone。」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老友牽掛check甚麼,
睇甚麼;為friends牽掛send甚麼。
真正的老友不勝於like嗎?
真正的friends不勝於online打麻將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雁群,也不用facebook,也不用QQ,也不開手機開群組,
你們的天父尚且團結牠們。

手中有機 目中無人 

23/01/2014

誓不抬頭已成為了我們的都市病!

「同檯食飯,各自睇機」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原來竟是手機。而在公共交通工具,老弱傷殘希望有人讓座已愈來愈困難,原因未必是我們同情禮讓之心差了,而是我們往往手中有機,目中無人。當我們根本看不見的時候,我們如何能有感動呢?

好apps獻給你

23/01/2014

QR Code Reader by Scan
有沒有試過看見一個奇怪框框 (如下圖),然後不知道它有著甚麼作用?它其實是QR碼,作用有如我們常見的條碼,只要利用解碼器掃描便可取得那物件的資料。感謝現代進步的科技,現在只要在手機上下載QR碼掃描app便可以。下載這個app後,便可通行無阻地發現條碼後的故事了。
 
除了掃描功能,此app更可讓用家製造QR碼,無論是網址又或是朋友聯絡資料亦可。
 
好app小教學:

關鍵字 手機文化

換機前——停一停 諗一諗

23/01/2014

智能手機,簡單而言是指一部運行獨立作業系統(OS),可安裝不同類型應用程式(apps),擴充了功能的手機,並同時提供音樂播放、攝影、攝錄、上網(Wifi, 3G, 4G LTE)、GPS導航等功能。近年隨著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日益加深,手機的更換頻率亦愈來愈快。
 

打機救地球?炫耀性消費?

23/01/2014

近年,在任何地方,不難發現很多人拿著手機玩遊戲。他們不一定是兒童,有更多是成年人,當中不乏家長、長者。有學者從正向心理學分析,稱遊戲可建立良好自我形象,有助學習建設社群。但同時亦有學者稱遊戲的社會模式只是有閒階級之間的炫耀消費,換言之就是「無事搵事做」,一種現代社會極度空虛的典範。打機,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思維?
 

使用通訊apps時要注意

18/04/2013

近日,有研究發現,過半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平均每小時看手機六次,最高更高達二十次,成年人也有至少三成多有如此習慣。研究員形容,他們幾乎成為手機的「奴隸」,又有「無手機恐懼症」。

人在網中,身不由己?

21/03/2013

­在巴士和港鐵裡,不難看見愈來愈多人「低頭思故鄉」:每人手執一機,或是忙於打訊息、facebook、 WhatsApp、SMS和Candy Crush…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