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80傳說

17/07/2011

何謂80傳說?凡是80、90後的青少年便一定打破傳統價值、熱衷於街頭抗爭、以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政策的不滿嗎?剛於5月27日舉行,獲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同行基金」資助的「80傳說」研討會,便是藉著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及各方專家的分享,向在場約200位參加者展示坊間對80、90後的描述是如何片面,並不足以反映大部份80、90後的真貌。

誰偷走了我們的理性?

13/07/2011

近日有報章報道:「投訴文化植根下一代,家長無理投訴愈多,學生也愈來愈藉投訴挑戰老師,把自己看成消費者的角色。」文章更稱有老師叫幼稚園學生放好書包,學生不但拒絕,更恐嚇說會找「媽咪」投訴老師。有老師為了類似情況而噤聲。

投訴文化屢見不鮮,有人認為這類文化的始祖是某電台的兩個「烽煙」節目,日鬧夜鬧,鼓勵群眾發聲,為自己爭取權益。

時至今日,電台雖然換走了最惹火的主持,惟投訴文化已滲入香港人的每個生活細節,事事都「爭取權益」。買衫不夠平,鬧!電訊公司收費貴,去信各大報章投訴!

工業福音團契︰關心賭徒全人需要

11/07/2011

有見本港賭風愈來愈熾熱,不少職業司機都染有賭博惡習,工業福音團契遂於2001年成立香港第一個戒賭輔導中心——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幫助賭徒及其家人處理賭博引起的各種問題。
 
戒賭中心特別建構及推行「六重」戒賭復康計劃,透過互助小組、治療課程、牧靈聚會及協康助務等,幫助賭徒戒除賭博癮好,修復與親友的關係,進而發揮自己,助人自助。
 
除了賭徒,其家人及孩子亦是不可忽略的一群,因此戒賭中心推出「受助 自助 互助」賭徒家人復康計劃,藉治療小組及互助網絡,為受賭害的家人及孩子提供了出路。
 

朱耀明牧師 關社不言休

11/07/2011

朱耀明牧師的社關光譜是很闊的,他不單止參與民主運動,而事實上,自1974年他加入柴灣浸信會以來,在推動地區服侍的工作上亦相當積極,深得柴灣街坊的肯定。
 
朱牧師說︰「我認為柴灣浸信會在柴灣,一定要有它的社區作用和功能,它必須和這社區的人同行。」在70、80年代,街坊最關心的,是居住環境、就業、子女就學的問題,為此,他決定在柴灣浸信會大樓內辦學前教育,成立職青中心,同時又為居民爭取興建東區走廊、東區醫院,改善區內設施。

小組查經三:守望者的責任

11/07/2011

遊戲:將組員分為三小組,各自派一個人出來,請他們食榴槤糖。之後組長對所有組員說:「是次查經準備了一些糖果,這三位組員都試食了,讓他們說說是否應拿出來,讓大家分嚐。」
 
吃過榴槤糖的人,只能說「應」或「不應」,不能說出是甚麼糖,也不能做古怪表情,之後組員一起決定是否吃糖。
 
分享:如果我是那三個可以預先知道糖的味道的人,有何感受?
 
讀經:
 
以西結書三十三1-9
 

關鍵字 查經, 社會關懷, 社關

工業福音團契︰關心賭徒全人需要

11/07/2011

有見本港賭風愈來愈熾熱,不少職業司機都染有賭博惡習,工業福音團契遂於2001年成立香港第一個戒賭輔導中心——工福問題賭徒復康中心,幫助賭徒及其家人處理賭博引起的各種問題。

戒賭中心特別建構及推行「六重」戒賭復康計劃,透過互助小組、治療課程、牧靈聚會及協康助務等,幫助賭徒戒除賭博癮好,修復與親友的關係,進而發揮自己,助人自助。

除了賭徒,其家人及孩子亦是不可忽略的一群,因此戒賭中心推出「受助 自助 互助」賭徒家人復康計劃,藉治療小組及互助網絡,為受賭害的家人及孩子提供了出路。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11/07/2011

自從1974年洛桑會議之後,不少教會和信徒對社會關懷的意識無疑是逐步提高了,但在教會的日常運作上,社關就好像環保一樣,大家在原則上不會反對,但又不會十分積極參與,不過是葉公好龍。

林海盛牧師 盼社會視教會為一員

11/07/2011

現為香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的林海盛牧師,早在1983年讀神學之前,已經參與社關活動。「還記得我的第一次,是因為當時香港電台有個討論不同思潮與宗教的節目,他們對基督教作出一些有偏頗的評論,當時我母會(旺角浸信會)吳宗文牧師,發動弟兄姊妹寫投訴信,我就參與聯絡、聯署、代禱的工作。」

成為傳道人後,他更多次與政府「交手」,第一個大型的行動是反對政府計劃在旺角設立紅燈區,當時旺浸聯絡了區內30多間教會一起行動,最後當局的建議遭到區議會否決。

小組查經四:我在神面前,當獻上甚麼?

11/07/2011

分享: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除了奉獻金錢外,還可以奉獻甚麼呢?
 
讀經:彌迦書六6-8
 
「我朝見耶和華,
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
難道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來朝見他嗎?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
或是萬萬的油河嗎?
我豈可為自己的過犯獻我的長子,
為自己的罪惡獻我所親生的嗎?」
 

關鍵字 查經, 社會關懷, 社關

北宣︰成為使命教會 活出使命人生

11/07/2011

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在社關牧養方面的工作,可謂做得相當積極及多樣化,由祈禱、社會服務以至社關神學課程,都是指向該堂會未來五年的目標——「成為使命教會活出使命人生」。
 
北宣社關事工科科主任陳劍雲牧師表示,在眾多社關事工上,祈禱是一項既基本又重要的工作。「透過祈禱,可以讓弟兄姊妹看到,神的創造、救贖,並非只為某一小撮人,神也關心社群生活、社會公義及所有人需要的。透過崇拜中的公禱和代禱,有助弟兄姊妹把信仰意識與社會關係結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