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裂縫中的生命 繖民網絡教會

14/03/2017

前言:

社會在變、教會亦然,有人以不變應萬變,有人萬變不離其宗,但無論如何,變是客觀的事實,問題只是我們希望先知先覺、後知後覺,還是不知不覺。接下來這幾期,《社關熱話》會嘗試和大家介紹一下近年香港教會和社會面對的一些轉變,大家對有關轉變可能有不同的回應,但總不能視而不見。

關鍵字 社會關懷

不要怕只要說

14/03/2017

早前內地空氣污染情況嚴重,幾乎天天都有關於霧霾的新聞。至一月下旬時,中國氣象局居然要求禁止各地氣象機構發放任何關於霧霾的預警及實況訊息,因此當地方天氣部門報道有關資訊時,竟是「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有網民就形容,這種說法和兒童小說《哈利波特》中的惡魔「佛地魔」一樣,都是不能將名字說出來的。[1]

關鍵字 社會關懷

消費用良心 世界可持續

21/12/2016

 「你的心若顧念飢餓的人,使困苦的人得到飽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升起來,你的幽暗必變得如正午。」《聖經新譯本》〈賽58﹕10〉

 

文﹕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謝芳

 

立會如棋

16/11/2016

作為自雨傘運動後第一次立法會換屆選舉,結果塵埃落定,有政黨順利完成交接,亦有政黨在立法會議席歸零,政治形勢出現量與質的改變。本土自決派共取得六個議席,成為立法會新興力量,而他們所奪得的票數及議席主要都是從資深泛民議員甚至建制派政黨而來,這無疑亦揭示了市民對時局感到憤慨無奈,以及表示對過往立法會議員表現有所不滿。立法會選舉的戰事雖然完結,但另一場戰火才剛開始。

關鍵字 社會關懷

服侍與合一

16/11/2016

孩子有「缺陷」,父母當然不好過。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但當教會遇上有殘障的肢體,家人處於徬徨無助之際,不少教會方發現原來自己缺乏與他們同行的經驗。

因著人手、資源及經驗的缺乏,一般中小型教會牧養殘障人士是困難的,儘管教牧同工盡心關懷有需要的家庭,但教會其他弟兄姊妹有意無意間的說話、眼神及態度,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我們出於好意的安慰,希望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去,但卻有機會適得其反,令他們憂憂愁愁地離去。

智障人士的福音工作

16/11/2016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社區福音事工組,夥拍教會為基督教靈實協會轄下服務單位的智障人士提供服侍,開辦智障人士的團契活動及崇拜,讓智障朋友及其家人認識福音。周家成牧師回憶事工發展初期是由個別教會義工的定期探訪開始,及後教會派出義工帶領智障人士到教會參與福音團契或無障礙敬拜,有些教會更會租用小巴提供接載服務。智障人士得到教會的牧養及栽培,受洗加入教會的亦不計其數。而這福音事工的對象並不只是智障人士本身,他們的家人也同樣藉此接觸教會,得著福音。周牧師表示,福音團契或無障礙敬拜完全是自由參與,不會強迫院舍及學校的智障人士參加,但事工發展至今,亦成功吸引很多其他未信的家庭參加。

寬容是先承認自己不足

09/11/2016

若問香港社會流失得最快的核心價值是甚麼?相信寬容一定名列前矛。過去幾年,香港人之間因為對政治和社會問題取態的差異而壁壘分明的情況有增無減。此外,社交媒體的急速發展亦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家透過Facebook和Whatsapp收到的往往只是自己「同聲同氣」朋友的意見,或者由他們轉來「啱聽」的新聞和評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當大家連不同的意見都沒有興趣了解的時候,寬容根本無從說起。

先有安居 才談得上生活

03/11/2016

香港人生活壓力沉重,連最基本的安居也未能解決,加上政治衝突日益加劇,不少香港人也因此而鬱鬱不歡。有機構上月發佈的調查更顯示有四成受訪港人打算移民,「居住環境擠迫」更是第二大主因。[1] 而近年多項調查亦顯示港人快樂指數甚低,其中一項調查公佈去年全球最快樂國家及地區,調查發現香港列入全球五大最不快樂國家及地區。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支持免於尷尬餵哺母乳的權利

10/08/2016

母乳餵哺是母親養育嬰兒最原始的方式,母乳對嬰兒來說不單容易消化,能提供足夠而均衡的營養,加上含有豐富的免疫保護物質,包括大量抗體及活細胞,對嬰兒來說是度身訂造最好的食物,並非有各種添加成份的配方奶粉可以媲美的。然而社會不知從何時開始,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願意餵哺母乳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