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是母親養育嬰兒最原始的方式,母乳對嬰兒來說不單容易消化,能提供足夠而均衡的營養,加上含有豐富的免疫保護物質,包括大量抗體及活細胞,對嬰兒來說是度身訂造最好的食物,並非有各種添加成份的配方奶粉可以媲美的。然而社會不知從何時開始,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願意餵哺母乳的媽媽。
改變,由微小行動開始
我們原是 神所作成的,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為的是要我們行各樣的善事,就是 神預先所安排的。《聖經新譯本》〈弗二10〉
面對社會不同的需要及現況,許多朋友都希望進步和改善。有時,大家會因此彼此討論、研究,甚至爭論;但可能只是在此止步,未有進一步尋找創新的方法去改變現況。「我們可以再踏前一步嗎?」
假期是福利還是羊毛?
5月1日是法定公眾假期,如公眾假期在星期日,一般「打工仔」都能在翌日得到補假。然而,5月14日同樣是「紅日」,但受惠的人卻不多。首先,只放「勞工假」的朋友,便已註定與它無緣;此外,自推動五天工作的政策後,連放「銀行假」的朋友也因當天是星期六例假,只是名義上「放紅假」而已。
小腳板 大祝福
為了讓青少年可以學習以小行動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祝福學校及社區,並學習服侍長者,為社會帶出正能量,明光社蒙華永會的資助,舉行「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讓青少年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走向香港社區傳播祝福。
走進社區關懷露宿者
臨近2015年末,我們陸續迎接冬至、聖誕及新年這幾個佳節,市面上洋溢喜慶氣氛,大家都為了家人朋友籌備禮物。然而,在歡欣愉快的節日裡,當我們興高采烈與至愛相聚慶祝時,卻有不少人瑟縮一角,又或是徹夜孤單地躲在快餐店內。他們就是一群露宿者,又或被稱為無家者、麥難民。
騙財事大 「失心」事更大
很多年前,中國內地曾流行一個笑話:「一個老農夫買了種子,地卻沒有任何出產,因為種子是假的。老農夫決心一死,買來一瓶農藥喝下,結果死不成,因為農藥也是假的。一家人慶幸老農夫沒有死,決定買來一瓶好酒慶祝一番,結果卻是全家人都死了,因為酒是假的。」伴隨著這則笑話是另一句流行名言:「在大陸甚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議題?
牧養群羊是教會使命,然而教會使命並不只得這樣;參與社關,對社會議題表達看法及身體力行,也是教會使命一部分。社會各方一直關注與性別有關的議題,近年討論開始聚焦在「性別認同」上,教會的聲音更不可或缺。我們訪問了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的譚子舜牧師,討論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
安樂活
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老病死,隨著香港正步入人口老化的高峰期,在社會政策上作相應的調整刻不容緩。可是,多項涉及長者的重大政策,如全民退休保障等均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五月份,被傳媒揭發的大埔劍橋護老院「長者被脫衣全裸 露天排隊等候洗澡」事件更反映了長者安老院舍的潛在問題── 一、 政府欠規劃及二、私營服務監管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