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行公義 好憐憫

基督徒如何參與關心社會活動—蕭壽華牧師專訪
31/01/2002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迦書6:8)。然而,現今教會應如何推動肢體關心社會、服侍人群?作為基督徒,我們可怎樣具體的「行公義、好憐憫」?
今期《燭光網絡》特地訪問宣道會北角堂(北宣)堂主任蕭壽華牧師。北宣除了傳道和牧養事工外,亦特設有社關部,專責推行教會關心、回應社會的工作。
 
蕭牧師除了牧會工作外,亦於今年八月起出任香港建道神學院代院長一職。
 
 
今日教會面對社會上種種的歪風,教會如何實踐關社工作?
 
蕭牧師認為,教會推行社會關懷行動前,牧者應先留意聖經教訓、先給肢體打下一個聖經基礎,讓他們知道教會關心社會本身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或是與他們無關。很多時候,弟兄姊妹都懼怕教會關社帶來社會的批評,所以在最初推行社關運動時,弟兄姊妹都不敢謬然行動。
 
蕭牧師建議教會在推動社關運動前,牧者可先組織一些祈禱小組,例如關注貧窮問題的祈禱小組,就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祈禱和討論,再求問 神要大家回應的方式,或是為貧窮人籌款、或是探訪露宿者和獨居長者等都是可行的。
 
香港教會在規模、人力和物質等資源上都比較缺乏,請問在這張力下如何推展關社活動?
 
很多堂會就是本身的事工已令同工和肢體忙得不可開交了,要在繁重的教會事奉外再參與關心社會的行動,往往是有心無力。這一點蕭牧師也同意,對於規模較小的堂會來說,作出關心社會的具體行動,在人力和資源分配上是有很大張力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不過,若教會真的沒辦法推行實際的行動,牧者至少也可以在講壇上多說這一方面的訊息,盡上教導肢體的責任。牧者在教導之餘,亦可繼續為這事工祈禱,求 神興起對這方面有負擔的弟兄姊妹。
 
他認為牧者可以與弟兄姊妹一起承擔社關事工,而不是單靠同工獨力支撐的。當教會裡有弟兄姊妹對社關活動有承擔的話,牧者其實只需在旁支持他們,給他們意見,或是介紹一些書籍等已相當足夠了。在開始社關小組時,不要將目標訂得過大過高,最好是先選擇一個重點,如貧窮問題、或是身處的社區裡面某一些實際需要等,以小規模但實際行動來關心是比較容易起步的。
 
對於同性戀、傳媒文化等一些富爭論性的課題,教會應如何回應?
 
蕭牧師認為,教會若要回應這一類較具爭議性的問題時,牧者需有較大的帶領。他建議教會可成立一些專責研究這類問題的小組,牧者可從中提出意見和方向,帶領組員一起研究有關的經文,然後指出問題所在(如同志神學中的釋經問題),令大家有更清晰的立場,亦對有關問題有更好的裝備。
 
當大家都有清楚立場後,小組可再思想如何具體地回應。回應可以是支持一些幫助同性戀人士復原,糾正行為的基督教機構、或是寫文章登報等。當然,牧者在處理這些課題前,必須先了解和深入注意大家有清晰立場,不要令大家意見「百花齊放」又或在聖經真理上有偏差。
 
牧者在推動弟兄姊妹關心社會時會遇到甚麼困難?
 
蕭牧師覺得會友與牧者間能建立互信是很重要的。始終,關社行動是外向形的事工,在一般教會都是新的嘗試,對一些年青的牧者而言,在未取得會友的互信前就推行社關事工,可能會帶來迴響,甚至帶來不必要的反抗—很多時這些爭議都不是社關行動本身的問題,而是牧者與會友間的共識不足引致的。
 
另外蕭牧師也指出,社關工作除了理念性的問題外,也是實踐性的問題:當教會要推行一個新事工時,時間分配的張力亦是必須面對的。這時,牧者就需多與弟兄姊妹分享他對社關行動的異象(Vision),使弟兄姊妹一同承擔。當大家都有了清晰的負擔,時間運用就會定得較優先。傳遞異象其實是很重要的,就算教會有專職社關的同工,若大家都沒有清楚的異象,社關工作亦不會好好推動的。
 
其實,社關行動也是出自神的心意、其中也有聖靈的感動,傳遞異象就是表達出神的旨意,而不是「為社關而社關」。蕭牧師強調的是:社關與傳福音本身並不是對立的,很多時大家開佈道會、傳福音時,都為聚會祈禱準備,其實,社會關懷的工作也需要祈禱支持的。教會社關行動與社工策劃的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是不同的──神每每在社關行動中工作,彰顯祂的旨意,甚至改變社會。
 
蕭牧師認識一間教會,因接觸一批失明人士,給他們傳福音,而 神亦帶領教會肢體在關顧方面進深,有弟兄姊妹輪流到失明人士的宿舍中探望,有的學習專門溝通的方法,而整個關懷行動中,神的帶領是很明顯的。有別於社會行動只著重人對社會問題現象的回應,教會社關應以 神開始,源於聖靈引導,有效地提供關懷,回應神的呼召。
 
蕭牧師認為,只要教會肢體有清楚的異象,讓更多人感受到需要,然後大家一起祈求,求 神釋放有心志的肢體有空間承擔事工,時間、資源分配等問題便變得次要,容易解決。
 
傳福音和社會關懷行動會互相衝突嗎?
 
其實,傳福音和關社行動是有著夥伴關係(Partnership)的。社關行動是福音可見的模式,愛心的行動讓褔音成為可見,也印證了福音。當然,宣講褔音還是最重要的,是教會首要的任務。然而,若只著重傳褔音,而沒有付出關心的行動,久而久之,福音的可信性便會降低,人們會覺得基督徒「講一套、做一套」而不信任我們。
 
最後蕭牧師強調:教會要看清楚 神要他們在那一方面回應,而不是每一件事都回應!牧者在帶動教會社關前,真的需要切切為教會祈禱,求神親自帶動,給教會方向。而對於一些已開展社關工作的教會,蕭牧師認為,教會間不應作無謂的比較,因為大家都是與 神同工的,並沒有大小、重要之分,大家在主裡盡心事奉就可以了。
 
後記
 
蕭牧師亦有另文「教會領袖的道德勇氣」,談及我們作為 神新約的祭司,怎樣面對這一個表面看似寬容,但骨子裡卻是放任縱容的社會環境。文章已於第125期《建道通訊》內刊登,有興趣的讀者可到建道神學院網站(http://www.abs.edu)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