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對疫苗的考慮

29/04/2021

食肆4級制 打針可百人共宴 4人限聚不放寬 措施被批複雜擾民

  (明報.28-4-2021)

指氣泡難執行 管浩鳴:崇拜前難知教友有否打針

  (明報.28-4-2021)

要市民踴躍支持政府的抗疫措施,最重要的是有令人信服的理據;連貫和一致的原則;以及清晰及簡單的執行細節,令市民容易配合。不過,最近公佈的食肆四級制卻容易令人混淆,無所適從,恐怕在市民訂枱或輪候入座時食肆職員要不停查詢,否則雙方恐怕都難以即時知悉所有相關食客是否皆符合該食肆的類別規定,只會製造更多的矛盾、甚至爭拗。另一方面,政府對宗教活動的限制已愈來愈不合理,令人莫名奇妙的是為甚麼一群陌生人一同在戲院或表演場地聚集幾個小時,人數上限是75%,不用接種疫苗;一群同事一起聚集在辦公室一整天,沒有社交距離限制、沒有要求打疫苗,亦沒有人數限制,難道他們完全不會開會、飲水和交談?為甚麼宗教活動若要由場地容納人數的三成提升到五成,便要求所有16歲以上參與者除非有醫生證明外都要打疫苗?這種為提升疫苗接種率而強人所難的不平等措施,必然會引起受影響群體的不滿,亦間接令一些群體會漠視政府的規定。有些市民不積極接種疫苗,除了對官員的手法不滿外,對疫苗的安全性有疑慮亦是重要原因,雖然政府已設立疫苗保障基金,但大部份接種後出現嚴重問題、甚至死亡的個案都被認為與接種沒有直接關係,對市民來說實在缺乏保障,萬一接種後出事,恐怕自己和家人都會陷入困境。因此,對於一些不是急於外遊、要到海外留學、探親、公幹和移民;日常工作毋須接觸許多陌生人;並非高危一族的市民來說,在平衡風險之後,是沒有盡快接種疫苗的動機的,若果覺得政府的安排不公平、沒有合理醫學和科學理據,反抗的情緒只會持續下去!要市民願意因為履行公民責任而冒險,便需要有一個令他們願意為之而冒險的理由,在疫情嚴重時當然是為了自身安全,在疫情緩和的時候,只能動之以情、用鼓勵而不是留難的方式減低市民的不滿情緒。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