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知己才能遇上知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5/2019

人貴自知,人很多問題的根源是由於對自己以及人的本性的不了解、不接納、及不願意面對,結果不單被人欺騙,也被自己欺騙。

我們對戀愛教育都有所期望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5/2019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聯合學生會,原定於今年情人節期間舉行為同學進行匿名配對的活動,但校方最後以活動「鼓吹同學談戀愛」為由而不准許活動舉行,[1] 事件令社會再度討論,到底學生應否談戀愛的問題。

玩弄感情的藝術家 PUA

林天然    |    明光社項目主任(生命教育)
20/05/2019

PUA[1],全稱Pick-up Artist,即搭訕藝術家,也叫泡學、把妹達人、戀愛大師。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西方社會,當時PUA主要透過幫助不擅社交的男性提升社交技巧來達到追求異性的目的。

Selfie惹的禍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20/05/2019

智能手機前置鏡頭的出現,改變了我們拍照的模式,我們不只可以拍下眼前的事物,還可以輕鬆地一面看著自己的樣子,一面拍攝自己的模樣,並且將照片放上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Selfie(自拍)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Selfie一詞更在2013年,當選為牛津詞典的年度詞語。

人工智能換臉 Deepfake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0/05/2019

2018年,網絡開始盛行Deepfake,這個合併詞由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和冒充(Fake)組成,它是指透過人工智能技術造成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以圖像及影片重疊至目標圖片或影片上。

製作親子性教育道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5/2019

有一次筆者獲邀請到特殊學校分享,內容是關於與異性相處時的身體界線。筆者跟學生分享到,如果有人向他們作出壞的接觸(例如掀裙子、觸摸私人部位等),就要即時拒絕,並把事情告訴信任的人,這樣有助撫平他們不安的情緒(例如驚慌、困擾等)。

教育.教獄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08/05/2019

香港教育,實在進入了多事之秋。多年來,不論政策、學制、管理、人事,由教育局以至大中小學和幼稚園都曾經分別出現問題。

別以為只有香港教育才有問題......

08/05/2019

《失去靈魂的優秀哈佛如何忘卻其教育宗旨?》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談受傷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30/04/2019

醫院有一種感染力,總是讓人感到冷冰冰和很大的壓力。若非情況嚴重,很多時病患者寧可到普通診所求診,也不想到醫院接受治療。本來健健康康的人去陪診,在醫院時其精神和體力也可能會急速下降,甚至會覺得自己也好像病了。有趣的是,醫院卻是治療各種病症的地方。俗語說「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正好也表達了普遍人對醫院的觀感——正常人都不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