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停、思、再問:閱「毒」報?
當你每天站在書報攤或便利店前,從擺放在報紙架上的十多份報章中,機械式的拿起慣常看的銷報章,如常地從袋裡拿出幾塊錢付款前,可會停下來想想,手上報章的內容,是能登堂入室的選擇,還是造成思想污染的「播毒」源頭?
抗衡傳媒污染.選擇健康報章!
回歸以來,言論自由被視為落實一國兩制的試金石。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傳媒數量、種類,卻不斷增多,影響可說是無孔不入,難於抗拒。
我們實難要求面對競爭的傳媒優先考慮「社會責任」和良知。不少報界朋友曾表示在文章內「灑鹽花」,以誇大手法,圖文並茂地報導如色情、暴力、仇殺等新聞,都是速銷的指定動作,市民既不斷要求這些題材,傳媒只能投其所好。
從反賭經驗看教會使命化
經過兩年多與政府、議員、馬會及傳媒就「賭波合法化」的角力,筆者感受到本港教會仍是內向,面對社會事務常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假若教會不從「內部維修」的心態轉移出來,重新理解教會代表著三一神臨在公共空間之內,因而對使命有整全的理解,對實踐有具體的參與,我們就錯失了此次「反賭」帶來的信仰反省!
廿一世紀罪人網絡
你家裡有罪犯嗎?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今年一月下旬,將轄下公共圖書館訂閱刊物的名單進行「執位行動」,把青少年雜誌《壹本便利》在名單上剔除,從此不再訂閱,理由是該雜誌屢有「案底」,曾多次被評定為第二類不雅刊物,內容「不健康」。
賭波合法,我們還可做甚麼?
面對政府馬不停蹄,趕緊於本年度立法會休會前(即7月9日)通過賭波合法化條例(全稱為《2003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馬會亦積極備戰,很多人卻認為8月開賭勢所難免,我們現在還可做甚麼呢?
尊重自殺?由張國榮說起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4月1日,繼早上流傳香港成為疫埠的「愚人」新聞後,晚上卻傳來了廣大歌迷巴不得只是另一個「愚人」的消息──「哥哥」張國榮跳樓自殺!
整全人「性」
筆者曾於某一大學主辦的性教育研討會中聽到一位主張性解放的學生很忿怒地指責那些保守人士:「為什麼有關飲飲食食就可以公然報導,唯獨性行為總是見不得光,傳統的性禁忌令到大眾都將性視為污穢。」性開放的人士往往覺得傳統的性道德是對人性慾的壓抑,所以「性慾」改成「性需要」,暗示著性慾就如飲食般,是人性基本的需要,禁慾就是壓抑人性基本的需要。
從《賭博稅修訂條例草案》看賭波合法化的真正目標
在「沙士」當道下,賭波合法化的條例草案,已於4月9日靜悄悄地在立法會進行首讀程序!今天把賭波規範化是要打擊外圍非法活動,政府自詡它的賭博政策是不鼓勵賭博。事實將會說明,把賭波活動合法化,不可能令這兩點得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