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明光社近年斷續以電影小姐的形式,透過電影欣賞分享不同的文化、生命的價值觀,你可以在這裏重溫不同的電影評論。
早前,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訪港,在中文大學演講,題目是What Money Can’t Buy,座無虛席。在香港這個以利字掛帥的城市,近年來很多知識份子及年青人都反思金錢是否萬能這個話題,有大學畢業生寧願拋棄高薪厚職,回歸大自然,做個農夫,為的是實現兒時夢想,亦有人醫科畢業,卻去做個藝術家。當然,更加主流的是看甚麼也是商品,總有一個買賣的價錢,以致用金錢及權利,換取特事特辦的便利。
《上帝的男高音》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一位充滿恩賜又舉世聞名的歌唱家裴宰徹因為癌症而失聲,從事業最高峰掉到谷底,不單事業、謀生技能也沒有了,連說話也感到困難,還一度認為神離棄了他,取走了他的恩賜...他如何面對這困局?身邊親人與摯友的關愛支持,可以如何助他渡過難關?
明光社透過舉辦電影小組,與熱愛電影的朋友一起討論及學習欣賞電影,藉此啟發大家去面對生活及自己的生命。於1月19日(二)晚上,拉法基金會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作分享嘉賓,與多達80位參加者一起討論《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二月份我們將為大家帶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的美國心理驚悚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
當青少年成長裡面對困難,性格過份緊張,而家庭因有問題而缺乏支持,對他們可能造成甚麼影響?飲食失調、幻聽、自殘等徵狀出現又代表了什麼?作為家人、弟兄姊妹或朋友,我們又應如何關顧他們?
日期:2016年2月16日 (二)
時間:7:30-9:30pm (將播放部份電影片段以作討論之用)
地點:明光社訓練中心(九龍荔枝角長裕街8號億京廣場11樓1103室)
(講員:趙崇明博士 | 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 )
每每提起十誡,很多人的腦海中自然出現摩西拿著兩塊石版的影像。11月9日晚上,趙崇明博士(Andy)卻帶來了一套有別於其他版本的《十誡》——由奇斯洛夫斯基(Kieslowski)導演的《十誡》(The Dekalog)第一誡,與當晚十六位參加者一同賞析這部用電影手法拍攝而成的電視劇集。
近年來流行科幻電影,這些電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有些超人能力,《屈機起革命》是一套另類的科幻電影。故事涉及外星人侵略地球,這是常見的主題,但今次拯救人類的英雄是幾個一事無成的中年男人,卻是科幻片中少見的,也是此片別具人情味之處。
一位教授傳理的大學教授Read Mercer Schuchardt曾說:「一套好的電影正如宗教一樣,可以回應人生三大問題:你是誰?你從那裡來?你必須要做甚麼?」。事實上,一套好的電影,可引發人思考的人生及信仰問題,絕對不只上述三大項。
今時今日的教會或神學院,大底已經不會再基於信仰的緣故阻礙信徒看電影。反而一些弟兄姊妹會自發地在教會開辦電影小組,通過不同的電影角色,讓我們去詮釋他們的生命故事之餘,也同樣讓他們的生命來解釋我們的生命。
歡迎大家參加第六回的生命倫理對談,一同藉著電影來思考信仰,反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