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報道手法

不同地區處理假新聞之對策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5/11/2021

假新聞的產生及推動,背後導向可能是為了賺取廣告利益,如內容農場;也可能是為了改變人們的意識形態,以圖得到人們的支持和贊同,如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這些假新聞的做法就是要挑起讀者的情緒,產生恐懼或憤怒,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教授指出:「當你的心裡上有這些負面情緒,你會在情緒的主導下把這些內容再快速地傳播出去。

比對7月23日翠林男子墮樓新聞及報道自殺新聞的建議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7/07/2017

於2017年7月23日中午,有一名男子在將軍澳翠林邨墮樓,不同的報章對於這事件的報道手法都很不同,而更有報章的報道引起了評論。我們為此在網上媒體中找了有關的報道作為比較。我們於網上找到《星島日報》、《頭條日報》、《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成報》、《文匯報》及《都市日報》對這事件作出報道。

入校報章大比拼 — 分析報道中相片的暴露程度、同性戀運動取向及性解放意識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2/08/2013

有報章娛樂版不時以偌大篇幅刊登性感女星相片?有報章差不多平均每天也報道有關同性戀運動的消息,有些更出現偏頗的立場?有報章專欄正面描述男妓、開放性關 係等,而忽視其負面影響?以上有關的內容,已不知不覺間滲入在學生經常訂閱的報章裡,影響著他們對時事的分析能力,及對兩性關係與身體價值的看法。作為教 師及家長,為學生們選擇適合的報章閱讀,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有節有理地監察傳媒

黃仲賢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4/2013

貨櫃碼頭工潮仍然持續,勞資雙方的行動及回應,成為傳媒連日來的報道焦點。傳媒的報道手法及立場,自然是大眾所關注的事情。4月4日無綫電視播出的娛樂資訊節目《東張西望》在報道有關工潮時,被公眾質疑偏頗,網上亦有網友及政黨發起一人一信投訴該節目誤導觀眾。通訊事務管理局短短一晚已收到逾1800宗投訴,可見觀眾是何等的不滿該報道。
 

肥肥 — 第二個「香港女兒」

陳龍超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05/03/2008

3月2日幾千名港人參與肥肥追思會,現場電視轉播的鏡頭多集中在不同藝人的臉上,表情激動、淚流滿面,以便觀眾在不同空間默哀,孕育出千百個捨不得的感覺,電視台在會後意猶未盡,當晚加場演出,找來不同歌手演唱樂曲,來個遙距贈故知,延續傷感,沈殿霞的離開彷如香港喪失了另一個女兒(謝婉雯是第一個)般,傳媒版面積極回應,熱忱比諸戴安娜十一年前遇上車禍身故不遑多讓,而溫哥華市政府更為此定了「肥肥日」予以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