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疫下也可以活得快樂
疫情下,學童的身、心、靈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家長、學童面對「疫」境時,往往充滿憂慮,擔心學業成績下降、社交能力減弱等等。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莫林天欣博士(林博士)就近年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需要解決人生轉變的問題及挑戰時,若以正面的心態來面對,將是最有效的對策。
幫助學童適應疫後上課的困難
第五波疫情至今已近一年,許多學校因學生打疫苖的數字未達政府要求,仍未能回復全日面授課堂。這種情況,對學童成長及學習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曾任小學校長、有16年管理學校經驗的鍾頴欣校長,憑著她的觀察、與老師、家長教師會一起制定的方向及設計的活動,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疫情下的孩子們
疫情近三年,不少家長和孩子一起經歷難捱的日子。由恐慌地買口罩度日,到長時間的停課、在家工作和學習,昔日家長要搶購平板電腦和鏡頭,到今日可以嫻熟地使用各種即時開會的軟件工具,甚至已懂得用綠幕做背景,這些日子大家都經歷了許多。不少家長被疫情所迫變成了科技達人,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孩子在疫情下錯過了甚麼,失去了甚麼?
信徒回應社會議題應有的態度
較早前,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的《通靈之王》節目引起了一些社會人士的關注,因為該節目將通靈交鬼當作比賽,除了主持人之外,還邀請嘉賓以專家的身份評論參賽者通靈能力的真偽,直接向觀眾肯定及宣揚有關通靈能力和行為的真確性及可信性,間接就是向觀眾推介通靈交鬼的神秘力量,本社就此向通訊事務管理局(通訊局)投訴,並且要求無線停播相關內容。
令人心痛的虐兒事件
將甚麼傳承給下一代
為何反對在電視播通靈交鬼節目
所謂通靈,其實也包括交鬼,作為關心子女的父母,大家希望電視台教導你們的子女如何與不知是神是鬼、是正是邪的靈界接觸嗎?大家同意電視台深入教導好奇的年青人玩碟仙、神打,扶乩、問米這一類與靈界接觸的危險玩意、甚至當作比賽嗎? 最近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的《通靈之王》節目之所以引起關注,因為該節目已非單純的獵奇和涉及靈異內容的節目,而是一個鼓勵通靈交鬼的比賽,除了主持人之外,還邀請嘉賓以專家的身份評論參賽者通靈能力的真偽,直接向觀眾肯定及宣揚有關通靈能力和行為的真確性及可信性,無異就是向觀眾推介通靈交鬼的神秘力量。
有人問我們:電視節目從來都有涉及靈異和鬼神的內容,今次大家為何「另眼相看」,特別投訴這個節目,是否有雙重標準?站在宗教自由的立場,為何大家要干預其他人的信仰呢?而在今時今日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空間正收窄的時候,投訴及向電視台施壓又會否令傳媒在創作自由上有更多掣肘呢?對於以上的提問,我們十分理解,而在投訴的時候已考慮了如何作出平衡。
親子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