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青少年

當娼也是生活體驗?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9/07/2010

一名學運領袖自爆曾經當舞小姐的消息曝光後,有一些輿論認為她很勇敢,甚至認為做舞小姐沒有甚麼大問題。當事人表示她當年是因為與前男友鬧翻,對方罵她賤,所以就賤給他看,想做一些「很爆」的事,於是按報章廣告到尖沙咀的夜總會應徵當舞小姐。她雖然表示不會鼓勵其他人去做,但她表示自己只是做金魚(即賣笑不賣身),做了三個月,好似『暑期工』一樣,當作是一種『社會經驗』。

青少年迷賭

歐陽家和
明光社 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0/09/2010

2010世界盃完結,上季投注額創賭波合法化以來的新高,一直以為今年因為世界盃只有一間電視台播放,會令賭風減弱的說法不攻自破,當中青少年賭波的情況令人關注。明光社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於世界盃期間訪問了千多名市民,1調查結果顯示本港賭風熾熱,更發現馬會管制未成年人士賭波工作不力,以及博獎會未能有效監察馬會。
 
 

我們的快樂足球

──「睇波踢波不賭波」活動回顧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0/07/2010

世界盃快將曲終人散,我們見識了足球場上的悲歡離恨。可是賭波的熱浪似乎未有停過,截稿之時警方破獲的外圍賭波已數以億計。明光社自四月開始舉行一系列「睇波踢波不賭波」活動,鼓勵青少年欣賞足球,知道賭波的禍害,並將足球重回體育運動的正軌。

賺得世界盃,賠上年青人

蔡志森
明光社 總幹事
24/05/2010

在香港,政府、馬會、傳媒和外圍莊家應是世界盃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可以轉播賽事的商場、酒吧和茶餐廳;以及啤酒、汽水、薯片和零食的供應商亦應坐享其成。在利益掛帥的香港,賺到盡是很多人(包括大財團和大機構)的心態,就像在香港的富豪榜名列前茅的多是地產商,但有些地產商的銷售手法卻和不良海味店差不多!
 

青少年上網行為、對策及家長的角色

—2009年「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研討會
黃成榮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犯罪學課程 主任
15/10/2009

摘要

踏進入廿一世紀,電腦及網絡發展極為迅速,青少年的餘暇活動都有所轉變。在眾多的青少年新興玩意中,上網行為是愈來愈普遍。然而,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亦同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我們見到很多青少年盲目地沉迷於傳媒資訊及網路行為,情況實令人憂心。本文嘗試與讀者一起探討香港青少年沉溺於科網行為的現象、並嘗試探索一些有效的對策、及討論家長應有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