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看得到的社關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3/07/2018

「為甚麼你們不就一地兩檢事件出聲明?」「為甚麼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保持沉默?」「為甚麼教會只關心倫理和性的議題,對很多社會問題如取消TSA、DQ議員、國歌法、國內拆十字架……卻視若無睹?」

進退維谷的基督徒參政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5/2018

從政難,基督徒從政更難,因為我們背負的包袱更重。

 

近年來,香港不少的政府高官、立法會議員和參選人,都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的基督徒身份,甚至表示從事公職是出於上帝的心意和感動。此外,亦有人提出香港應成立基督徒政黨或政團,打正旗號參與選舉,既可透過選舉活動宣揚基督徒重視但社會人士忽略的價值觀,亦可以讓一些對建制派和非建制派都不滿的人士,有另一個選擇。

與目標相符的行為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1/05/2018

偉大、美善的目標究竟需要以怎樣的手段來配合?當我們目標正確的時候,就算未至於不擇手段,但是否也可以合理地使用一些極具爭議的非常手段?例如一般來說,社會人士多認為賣淫或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是不合宜的,但是否只要不涉及金錢交易就沒有問題?若果是協助弱勢群體,是否更可以令整個行動加上光環?又例如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若由粉絲花錢購買偶像的產品,轉變為粉絲用錢去捧紅偶像,會否令兩者的關係變得更複雜?又

寬鬆的私人領域與嚴謹的公共事務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教會應如何關心社會?信仰原則應否用於社會政策和公共事務?這些都是在教會機構推動社關時常被問及的問題。個人認為在討論之前,若能先分開私人領域和公共事務,可避免因為一刀切而引起的不必要爭拗。

 

私人領域

讓《燭光》透過你的網絡傳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文字不死 思想有價

上期《燭光》有了很大轉變,不知大家有沒有察覺?若果沒有,我們當然有點失望,不過,並不會氣餒。今時今日,出版似乎已成了夕陽工業,不單年青一代喜歡聲音圖像多於文字,成年人閱讀報刊雜誌的時間亦在減少,大家經常拿在手上的都是手機,基督徒亦不例外。

永遠的家人: 離婚再婚也不要忽略子女的需要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9/03/2018

感謝上帝的恩典及祝福,自去年一月起,透過《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服務離異家庭及其子女,我們為46間中小學,舉辦60場專題講座及成長小組,為13,135個學生提供服務,超過七成學生小組組員表示對父母的離異有更好的了解,更好地認清自己對父母離異的想法及感受,以及能更適應及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會缺少父/母照顧的情況。

回應轉變 不斷更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大家今期收到的《燭光》很明顯是改變了,不單名稱由《燭光網絡》簡化為《燭光》,雜誌的版面也縮小了,內容亦有所革新,最大的轉變是我們每期不再以單一的專題為骨幹,而是以明光社幾個主要關注範疇近期值得留意的現象和趨勢為主。至於一些重大突發事件的分析和回應,我們會盡快在網上發佈,有需要的時候會結集成特刊派發。

今期《燭光》,我們會和大家探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由性別承認看社會政策與信仰的磨合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1/2018

「拒絕定立性別承認法,指出單憑主觀感覺決定性別的荒謬,同情最後仍選擇性別重置手術的性別焦躁症患者,但不能降低以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作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標記的門檻。」這是明光社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建議和立場,謹供各位關注性別承認議題的弟兄姊妹參考。

社關是一場馬拉松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0/01/2018

    2017是令人身心疲累的一年,個人方面,除外父之外,幾位相識多年的弟兄相繼離世;母親輕微中風;又有親友健康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