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回應職場召命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7/01/2013
2012年的職場倫理對談,共探討了六個題目:基督徒老師如何在通識科中結合基督的價值觀(1月);基督徒從事銷售及營業代理的衝擊(3月);基督徒與上司及下屬關係的藝術(5月); 如何做好職場、家庭與教會的事奉?(7月); 如何做金錢的好管家?(9月);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11月)。
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
整理: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7/01/2013
一想到神的呼召,基督徒大抵會想到讀神學、做傳道人及宣教士,又或是離開自己的出生地,到其他地方帶職事奉。但是,原來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信徒也可以按照神所給予的才能,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也可以成為一個回應神呼召的人。
不忘支持本地新聞自由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6/01/2013
近日有報道指《南方周末》(下稱《南周》)新年特刊中的元旦獻辭被大幅刪改後刊登。其後《南周》於微博發文指並非受到干預,但其部分員工得悉後,卻聯署指《南周》官方微博已被收繳,他們並同時發起罷工抗議。而在週一(1月7日)早上更引來過百名民眾到報社獻菊花及舉紙牌聲援。
網絡欺凌嚴重 政府勿怕事抽離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3/01/2013
近幾年,傳媒不時報道網絡欺凌的新聞,受害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網民以為網上世界留言不用留下真實姓名,難以追查,便為所欲為,以為事不關己。聖誕前,政府回覆立法會議員就網絡欺凌的書面提問,筆者閱畢後只能語塞。一個面向七百萬人的政府,面對嚴重的網絡欺凌,居然完全漠視,實在令人震驚。
最低工資,最長工時?
27/12/2012
當香港開始訂立最低工資和標準工時的時候,社會中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站在僱員立場,自然是贊成對勞工立法保障,但也有人認為這有違了香港持之以恆的自由經濟市場原則,雙方皆有理據,莫衷一是。究竟,勞動是甚麼?勞動是不是「打工賺錢」這樣簡單?在討論這問題前,我們需要將「勞動者」、「勞動力」和「勞動市場」界定清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