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深入「塔利班」巢穴 (招雋寧)
明光社有個規矩,就是逢星期一,所有同工都會一起吃午飯。志森比較喜歡出外吃,尤其是到附近的酒樓飲茶,十六、七人,坐埋一枱!可是,有部份同事較為喜歡清淡或是想節省金錢,於是明光社內部早前出現了反抗飲茶霸權的聲音,以帶飯來揭竿起義。(一笑!)
一起走過的日子 (陳燕萍)
明光社是上帝給我的第一份「長工」,也是上帝給我在工作上的「娘家」!屈指一算,離開這個娘家已有五年,而近五年在我的教學生涯,令我檢視到自己的個人處事方法及工作態度,原來大部份都是在「明記」的學習和轉化而成的!
突破冷漠 明光社的社關路
「嘩…發生咁大件事,點解明光社唔發表吓意見?!」
「喂,你哋明光社好快點出個聲明等我哋簽吓啦……!」
「又係明光社!咩都關佢哋事嘅!」
「明光社為何不為民主選舉,社會公義發吓聲?啊!佢哋親政府架!」
很多人認識明光社對傳媒,反賭和同性戀問題上的行動。但其實在這15年來,明光社的社關路是多姿多采,也有多個層次的……
一起走過的日子 (楊慶球牧師)
回想在明光社的日子,在生命中記下了重要的一頁。
大概十年前,那時明光社還在旺角,成立不久,已經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注意,也招來一些爭議的評論,我有機會被邀請加入明光社董事會,雖然那時工作很忙,可是心中非常肯定明光社的工作,毅然答應。
道德塔利班傳說
眾所周知,塔利班是原教旨主義,極端保守,甚至以暴力消滅異己的組織。而道德塔利班則是性解放圈子和傳媒喜歡為一些它們認為保守的團體(如明光社)冠上的標籤,指我們的道德要求極高,有性潔癖和對同性戀者不寬容。
一起走過的日子 (陳一華牧師 )
有限篇幅無法詳述15年來明光社之往昔情景,只能輕輕描述個中片段,顯示神恩處處,感恩不盡。
過去日子,神差派許多滿有恩賜的同工到明光社服待,面對每天外間的需要與壓力,有的做研究、有的說講座、有的搜集資料、有的應對傳媒採訪,還須不斷撰寫文章等,均證明同工們擁有下列幾項特質:
正確認識生與死 發揮生命正能量
有鑑於青少年抗逆力低,難以面對生死,明光社在華永會資助下,正舉辦「生之頌、死之思」計劃,期間,我們舉辦了通識生死教育系列,當中包括了講座及互動討論工作坊。
於兩天合共三個工作坊中,參加者在贐明會專業輔導員和明光社傳媒教育主任帶領下,以一連串體驗活動去「出死入生」,反思生命歷程,並運用通識的學習方法,互相交流,探討生和死的意義。
明光社社會角色多面睇 (學術界)
有些人把明光社描繪為一個反智的團體,只會盲目依循宗教教義和教條,並且縱使向世俗社會發言時,也會左一句聖經、右一句聖經的教訓人。有一次講座,一位聽眾就說明光社的教材很難在學校應用,因為它引用太多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