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活在當下的網絡新世代
分享1
作者:唔講,20出頭在職年青人
上網習慣:平均每日在家1-2小時,公司唔計。
我的Web2.0感想:
「1 – 2 – 3 – 到你?」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各式各樣的互聯網絡服務,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進步帶來無限機遇,帶動高增值商務發展,甚至是Wi-Fi無線上網熱點滿佈,人手一機無限上網的同時,我們卻又看見它帶來的壞影響:我們身在Web2.0的國度,但卻只有Web1.0的認知,而事實上Web3.0的文化已經「殺到埋身」……
源於家庭,亦由家庭延伸
「生命及倫理中心」自2008年成立後,已開始在社會問題與信仰整合的研究路上起步。研究中心將於5月份舉行首屆研討會,主題為「家庭友善政策初探」。中心亦會開展針對教會牧養和網上文化的發展計劃,歡迎有需要的教牧同工向中心同工查詢。
3年又3年的博彩爭議
馬會與港府於2006年達成博彩稅協議,獲准採用彈性彩池之後,若一季博彩稅不足80億元,馬會要「包底」,「包底期」為3年。今年適逢續約期,於是馬會不斷有博彩新構思,務使投注額提升,脫離「包底」局面。最近廣為討論的賭博議題,就是否應該讓馬會多增5個賽馬日,以及20個海外賽馬受注日。為此,本港一眾關注賭風的團體,於2009年4月23日在免費報章《AM730》內,發表「聯合聲明」。
互動、分享、自由的Web 2.0
Web2.0是什麼?大概很多人都聽過像Facebook、YouTube、Flickr、Twitter,1甚至各社交網絡和網誌(Blog)平台,都被稱為Web2.0應用,但究竟它們共通的地方在那裡?
關注焦點
傳媒、性文化、社會及家庭倫理問題(例如賭博),一直都是明光社關注的重點,我們會在每期《燭光網絡》和大家介紹和分析一下,近期在這幾方面一些值得我們關注,會對香港社會造成影響的問題,並一同探討回應的重點和策略。
Shall We Web?
互聯網及電腦是今天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在電腦和互聯網普及之前,電視曾造成家長與子女溝通,甚至成為管教子女一大問題,皆因家長和子女一起看電視上了癮。現時上網比看電視更容易成癮,更容易引發家長與青少年溝通問題。因為大部份青少年子女習慣在網上溝通,在網誌Blog上寫日記,在Facebook上載照片,而大部份家長不懂上網,彼此沒有共同的溝通媒體及語言。
一網未平一網又起
網絡2.0的發展極為迅速,的確令我們在資訊搜尋、交流,以及溝通上方便了許多,也容易結集力量回應時事,但如果不當地應用互聯網,卻又會替自己或他人惹來一身蟻……
真假難分:
用愛心說實話
同運是一個經過精心部署、有組織、有策劃的運動,亦可說是一場廣告戰。策略第一步就是經常和公開地談論同性戀,大家透過傳媒經常接觸同性戀,便見多不怪。之後就是將同性戀者刻劃成很有吸引力、是受害的一群,同時又醜化反對同性戀的人。其中一個主要宣傳對象是小孩子,因為小孩子最容易受人影響,有教育界人士更直言要將同性戀議題加入幼稚園課程,甚至包括一些刻意質疑學生異性戀傾向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