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環保公義賀聖誕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2/2010

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發出聖誕文告,形容近年社會有仇富情緒,皆因本港出現很多不公義的事,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經濟利益,而貧苦大眾無法分享經濟成果,呼籲商人勿「算到盡、食到底」。

勿變成怪獸家長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4/12/2010

受大雪影響英國希斯路機場一度封閉,令大批趕回香港的留學生滯留倫敦,不少家長十分擔心,部份怨聲載道,當機場仍然封閉的時候竟然也要求政府派包機去接他們的仔女返香港。而當航班局部恢復之後,一些學生為了爭取機位,訛稱父親死了要奔喪,不知做父母的有甚麼感覺,希望不會讚他們「醒目」啦!

戀愛只能自修?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12/2010

近日,香港青年協會訪問了過千名中一至中七學生,調查發現25%受訪者希望聖誕節「有拖拍」,少數更認為節日沒有愛侶相伴「好瘀」。青協亦指出,近期因「無拖拍」等戀愛問題而求助的個案有年輕化趨勢,甚至有初中女生擔心成「剩女」,寧願「求其拍下拖都叫有人要過」。

愛恨交纏的中國心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12/2010

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歷史都是令人搖頭嘆息的多,拍掌歡呼的少。雖然大家的不滿和失望未必一定去到好像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一書所表達的那麼強烈,但近期中央政府的一些表現的確令人覺得很羞家,幾乎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是中國人!

代代相傳的置業夢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12/2010

調查發現,有近六成受訪青年視置業為未來十年首要的人生目標,其次有四成人希望可把握「黃金十年」賺得第一桶金,僅得15%人打算貢獻社會。有學者認為調查反映年輕人欠缺責任感和冒險精神,對社會缺乏承擔,一味只顧賺錢,長遠會窒礙本港文化創意等其他方面發展。

戳樣?錯樣?走樣?

歐陽家和    |    明光社 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6/12/2010

社交網站Facebook近日推出更新個人資料的功能,讓用戶的相片、學歷、工作等資料,放在網頁的頂部,使其他人更容易了解你。不少用戶為此開始處理個人的相片、資料,有些人補充資料,有些人則刪了一些敏感的東西。而各人的個人檔案也漸趨個性化,當中又以相片最為突出,不少人為求有一張比較好看的相片,紛紛「戳樣」。

智取太平山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6/12/2010

不知道你有否因為連鎖快餐店的「大富翁」遊戲而吃多了他們的加大套餐?多年前該店換領Snoopy和Hello Kitty活動也曾引起了熱潮,在商言商,以「儲分換嘢」的手法來刺激消費,也常見於超市、便利店。

玩Facebook會離婚?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9/12/2010

有報導指,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每五宗離婚個案中,就有一宗是因為當事人在Facebook中遇到「舊愛」,繼而再度交往,舊情復熾,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導致離婚收場。當然,硬說玩Facebook就容易離婚是太過武斷了,始終維持婚姻是要雙方努力,以愛去經營,所以肯定不能單怪Facebook的威力而破壞了兩個人的關係。

性教育決定性態度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9/12/2010

所謂態度決定高度,一個人的未來取決於他今日的態度,而今日的態度往往是取決於他昨日所受的教育,在性、愛、婚姻和家庭方面亦是一樣。

加強監管的迷思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9/12/2010
花園街的火災後,不少傳媒「揭發」花園街這些牌檔的不同問題,消防、保險、水電設備,甚至走火通道等,傳媒通常會邀請一堆專家、學者討論他們所「揭發」的問題,以及邀請這些專家提出「改善」的方法,以求在事件中獲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