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網」開一面、「鍵」下留情?
電腦網絡上訊息交通迅速,資訊豐富,除了於網上搜尋資料外,亦越來越多網民於網絡上載個人資料、與朋友分享生活點滴。他們在交友網絡中留下段段的訊息資料,碰上網民種種的情緒或會引發各種的火花,可令你「一夜成名」,也可以被人「網絡欺凌」。
近年互聯網較為人熟悉的「網絡欺凌」本地個案有:
從援交到粉紅金錢 ── 2009本港性文化事件簿
2009年的青少年援交問題經傳媒廣泛報導後,公眾終於得悉問題的嚴重性。而少女大肚照和多段青少年親熱短片在網上火速流傳,青少年樂於公開自己(或別人)性史的情況令人嘩然。此外去年參與同志遊行人數急升,負責人直言可用粉紅金錢(Pink Money)帶動本港的經濟。而年終立法會通過《家庭暴力條例》修訂,保障範圍擴大至同性同居者,同性關係首度出現在香港法例,其發展值得關注。
當生命遇上不能承受的「重」
羅秉祥博士曾在《公理婆理話倫理》一書中列舉了十多種自殺的因由,其中包括殉情、重病厭世、畏罪、人生或事業失敗、報復、避免恥辱、報國、殉道、抗議、喚醒人心、為他人犧牲、表示清白或保存名節等。當中不難發現有的關乎自身安危,有的涉及個人情緒,也有的指向較高的理想。
賭片的默示 ── 希望之路?
說起賭博,由賽馬會「合法」經營的六合彩、賭馬及賭波,到親朋戚友的麻雀耍樂,甚或過大海賭場一博,香港人從來不愁沒有選擇。可是,要脫離十賭九輸的現實,得靠看賭片以嘗「贏大錢」的快感,其中王晶《賭》系電影,熟口熟面的主角賭桌上大勝的風光場面,最教港人津津樂道。
愛裏沒有懼怕 ── 與「性屬身份混亂」和「性沉溺」者同行
活在一個情慾橫流的色慾城市,同性戀浪潮和色情文化不斷衝擊傳統的價值觀念,青少年的同性戀和性沉溺情況確實令人擔憂。黃偉康博士告訴我們毋須懼怕性屬身份混亂和性沉溺的人,反要以愛心來關懷他們,因為「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
逆境真會讓人更愛上帝?
作為教牧同工,或是關心教會的弟兄姊妹,其實你是怎樣「知道」教會情況的呢?原來,我們只是靠觀察或知道相熟肢體的情況,就概括成教會現時的狀況。推而廣之,信徒的靈命成長,除了聖靈工作,尚有甚麼社會及心理因素?非基督徒歸信或信徒離開教會前,除了有感動之外,還有跡可尋嗎?逆境如何幫助信徒們成長?年紀越長,愛主越深嗎?
為新聞立界線 ── 動新聞還算是新聞嗎?
2009年台灣傳媒最潮的新聞用語是「動新聞」。無論大家是否喜歡黎智英,但他作為一個傳媒的外行人,過去二十年卻推動了香港和台灣傳媒的轉變。有關轉變可說是好壞參半,筆者過去二十多年一直從事傳媒及傳媒教育工作,深深感受動新聞已走在危險邊緣,隨時超出新聞的界線。
「動新聞」─性感色情圖片也動起來
較早前,有傳媒被台灣民間團體抗議,以動畫報道新聞渲染色情及暴力,引起大家關注「動新聞」所引起的問題,例如有關自殺或嚴重罪行等事件,容易引起人們模仿,當中的圖像亦可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正義超人,起來人肉搜尋?
由早前的「港女vs店長」事件,到近期熱爆的「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人肉搜尋,仿佛成為一眾網上「正義超人」替天行道的好工具,成為懲治疑似「網上賤人」的尚方寶劍。就以「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為例,由一篇網址留言,發展到連男主角,女主角,支持者,甚至是有份參與的電台DJ都被人一一起底,熱烈鬧爆,連男主角的老爸老媽都被迫了出來澄清一番,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