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以柔制剛

15/05/2007

樓曾瑞,上海出生,12歲來港,完成預科後獲獎學金往美國唸大學,完成碩士後由於對青少年工作有負擔,回港教書,二十年前任迦密主恩中學創校校長,將於今年暑假後退休。樓校長在明光社創立時已是董事,2000年開始擔任主席。
 
一切從關心青少年開始

澳門槍聲的啟示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政策研究)
04/05/2007

賭業的發展,究竟是否可以幫助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沒有人再問了──自從澳門的賭業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之後,亞洲地區政府討論的,是如何以最快的快速度,分得一塊「肥豬肉」。「賭」與「不賭」,已經不是太重要。
 
但澳門的槍聲,是否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積極去發展一個幾乎不勞而獲的營生體系,對地區經濟而言,是否一個長遠而又健康的發展方向?
 

「反對政府放寬播放博彩廣告」聲明

24/04/2007

對廣管局在未經諮詢之下放寬播放賽馬及博彩廣告的細則,本聯盟深表失望和憤怒。
 
廣管局2007/04/21批准有關賭博產品及服務廣告規定的相應修訂建議,容許電視及電台根據最新修訂的《博彩稅(修訂)條例2006》播放賽馬博彩廣告,只禁止此類廣告在每日4pm-8:30pm於電子媒體,或在以18歲以下年輕人為對象的電視或電台節目中播出,本聯盟深表失望和憤怒:

「次貨」的芳容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6/03/2007

女為悅己者容?這話最多只是說對了一半,因為不少人是為了自己才特別注重儀容的。靚仔靚女除了較受異性歡迎外,更容易在不同場合得到較好的對待,亦令個人更有自信,難怪不少女士(近年多了男士)都願意花費不少金錢在美容、化裝和衣著打扮方面,但「現實」是有些人無論怎樣打扮,都無濟於事,於是整容便成了一些人的「出路」。
 

天性愛美麗……願可以改頭換面?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6/03/2007

數年前,瘦身纖體行業看準了人們愛美的心理,以大量的電視瘦身特輯及雜誌廣告,締造「瘦即是美、即是健康」的風潮,向大眾宣傳纖型計劃的成功案例及血淚史,更提供各式各樣的纖體療程及計劃,打響了如意算盤,賺得盤滿砵滿。
 
整容潮襲港

社關老兵話當年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6/03/2007

林海盛牧師,大學時唸社會學,現為牛頭角浸信會主任牧師,十年前參與成立明光社,並一直擔任董事至今。
 
輾轉社關廿多年

謊容不一定能重燃愛火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6/03/2007

韓片《慾望的謊容》(下稱《慾》)是導演金基德的作品,在去年11月份在港上映,英文名字是《TIME》,整容的背後其一動機是抵擋時間洪流,《慾》不是側重於女性如何阻止歲月在身體留痕,而是針對人類貪新忘舊的性情。
 

美麗由獨立思考開始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政策研究)
26/03/2007

那次在外國,近千度近視的黃麗彰姑娘,因為看不見臉龐側邊的玻璃,砰的一聲,鏡片即時報銷。雖然沒有傷及眼睛,但朋友自此就不斷遊說她作激光矯視的手術。「若不是當年仍屬新技術,早就做了。」可是對於同樣在頭上動刀,技術也日見成熟的割雙眼皮手術,她卻回答說「做手術?這個我就接受不了。」
 
對於美麗,黃姑娘有話說。

整「容」?整「心」?

採訪:傅丹梅    |    明光社署理助理總幹事
26/03/2007

繼纖體瘦身之後,香港近來掀起另一股美的風潮「整容」,香港亦出現新一代的整容代言人,到底人追求美的心態是否健康?怎麼才能達到「完美」,毫無瑕疵?我們訪問了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與我們分析整容風潮下,我們應如何自處,活得有自信?
 
傅:從心理學角度,您認為人為什麼會選擇去整容?

美麗.謊言 ?

撰文及訪問:陳燕萍 被訪者:Alan    |    明光社署理高級項目主任
26/03/2007

「30分鐘無痕隆胸」
「肉毒桿菌蛋白質注射去皺、瘦面」
「微創抽脂」
「全由經驗醫生負責令妳全面重生
重生熱線: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