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守護是我們的天職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電視劇《阿信的故事》的主題曲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聽,相信都會引起大家的共鳴。雖然許多事物無論我們多麼努力也是無法挽留,也會逝去,不過,當我們仍然擁有的時候,學會珍惜、努力守護才能夠令自己無愧於心。
剝花生式閱讀有何後果?
我們每天看新聞,為的是要知道社會時事,以免自己「離地」生活,這想法當然是很好。但你是怎樣挑選資訊,會不會只挑選合自己口味、好吃、易入口的「花生」(令讀者覺得新聞資訊充滿娛樂性)?還是為了避免出現「偏吃」的情況,而追求更好的養份?
被動式閱讀與主動式閱讀
查冊、起底與資訊自由
傳媒透過查冊索取公開資料,作為新聞報道的佐證,原本是資訊自由的社會應有的基本權利,不過政府今年2月宣佈以打擊「起底」、濫用他人資料和私隱等理由,將這些可查閱的公開資料的權利大為收窄,有關的規管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便會實施。
世界那麼遠 足球這麼近
執筆之時,正值歐洲國家盃四強階段,英格蘭歷史性殺入決賽,將跟意大利在決賽對戰。
異鄉異文化——初到英國
移英決定
在陰霾下,離開熟悉的地方,與妻子前往異鄉,在一處較自由寬廣的地方,讓下一代健康地成長。
鼓勵自我膨脹的社會後果
芝麻綠豆小事引發暴力
人造肉真的健康環保嗎?
上期《生命倫理》,〈迎接人造肉時代〉一文中闡述到人造肉——植物仿真肉和培植肉,對地球、人類及動物帶來的好處,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一下不同的意見,看看人造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祂名為一
《祂名為一:從古代希伯來文的角度看上帝的名字》
(His Name is One: An Ancient Hebrew Perspective of the Names of God)
作者:班傑夫(Jeff A. Benner)
譯者:黃德光
出版地:香港
生榮死哀,優雅走完最後的路
踏入2021年,疫情以外最叫人傷感的,是見到一則又一則的名人訃聞。不知怎的,今年真的有份「死得人多」的感慨,或許是筆者的歲月漸長吧!生老病死的經歷,無可避免,也令人感受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