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19 (LGBT Agenda, Global 2019)
2019年是充滿新鮮議題的一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出現同性婚姻的地區,一開始便有過百同性伴侶登記結婚,不過不足一年就有離婚個案出現,可見所謂同婚全屬政治議題操作,但同時內地有官員在民法諮詢時「漏口風」,稱收回的諮詢中不少人談及同性婚姻,深信亞洲將會有更多國家和地方將用不同的方法令同性伴侶得到實質或者疑似婚姻狀態的權益。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19年12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福樂神學院被女同性戀學員控訴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19年10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8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6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美國長壽卡通片《亞瑟》,劇情首次涉及同性婚姻內容,食蟻獸亞瑟參加了老師的同性婚禮。該集已在一些電視台廣播,但阿拉巴馬州公共電視台卻拒絕播放該集內容。
梁鎮罡案種下的惡果
擾攘多時的公務員同性配偶福利案終於塵埃落定,終審法院於6月頒下判詞,裁定公務員同性配偶可享已婚公務員配偶福利及合併報稅,這是繼QT案(英籍女子QT向入境事務處申請以受養人簽證隨民事結合的同性伴侶來港,其申請遭拒,她遂提出司法覆核)後,同性戀社會運動(簡稱同運)人士透過司法覆核爭取權益的另一次勝訴。對於本港關注婚姻和家庭價值的團體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打擊。香港的同運人士不斷透過司法覆核,向法庭提出在外國結婚的同性伴侶,可以在香港得到如異性戀婚姻一樣的權益,成功為同性婚姻打開了缺口。
台灣同性婚姻之後
風風雨雨,經過釋憲,公投和通過另類專法,台灣終於在5月24日正式設立同性婚姻(簡稱同婚),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可以讓同性戀者結婚的地區。台灣因著其以往的發展,有自成一套的社會運動推進模式,與西方爭取同性婚姻的方法不同,維護一男一女婚姻核心價值的一方,亦有用不同的方法回應同性戀社會運動(簡稱同運)的策略。我們會簡單回顧相關發展,並分析局勢給予香港的啟示。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4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介入主要不是為了訴訟
10年前明光社翻譯了美國阿蘭.西爾斯和克雷格.奧斯頓合著的《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告訴大家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歐美同運組織的策略就是充分利用四個「C」,即在文化(Culture)、學校(Classroom)、法庭(Court)和教會(Church)四方面不斷滲透,像溫水煮蛙一樣,慢慢地改變社會大眾,特別是年青一代的觀念,然後水到渠成,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而香港同運團體的手法其實不少是照抄歐美的。
同運議程LGBT Agenda(2019年2月)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美國加州、紐約市、新澤西州分別在今年1月和2月正式開始簽發非二元性別,即第三性別的身份證明文件,有關人士證件的性別會以X來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