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花絮
與以往相比,本年度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研討會更著重與會人士和主講嘉賓之間的互動交流,安排了更多時間讓與會者發問。本文嘗試選取當日主題演講的一些內容,與讀者分享。
鄭順佳博士被問及假若有四人在雪山中被困,其中一位基督徒為了作好見證,在絕境下自願犧牲自己讓其他三位非基督徒吃他的肉來維持生命,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鄭博士回應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怎樣選擇是主要基於他從神領受了甚麼,在道德上並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基本上,任何一個的道德審判都需要考慮到行動、行動者、以及處境三方面的互動。
生有時?死有時?── 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引言〉
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但在世的日子,信徒仍然要面對生與死的倫理問題。有信徒夫婦因為不育而尋求生殖科技的幫助,究竟哪一種方式是合乎神的心意的?有信徒孕婦因為種種理由而須要考慮終止懷孕或墮胎,教會可以如何幫助她們?也有信徒面對生活壓力而渴望早日息勞歸主、又或久病纏身而想放棄醫治,可以嗎?
另類生與死
有陣子我們感到人生真的很無奈與矛盾,一些人非常渴望有下一代,但怎樣盡辦法也一無所出,但一些人當懷孕時只有驚沒有喜,更甚的卻要將生命除掉,這是何等 的悲哀。當然,要進行終止懷孕的個案大部份原因是未婚懷孕,因不想面對而如此,雖然香港終止懷孕的個案似有下降,但另一則報導是不少人──特別少女北上 (多在深圳)進行墮胎,我們雖沒有這些正確數據,但仍不能輕忽此事。
「基督徒」這三個字並沒有任何保証,基督徒並不會百毒不侵、有不犯罪的免疫力,基督徒也會犯上婚前性行為的錯,甚至未婚懷孕,故教會不能輕忽這另類的「生」與「死」問題。
與會者的意見
意見調查表
認為是不合理的參加者的意見:
● 尊重生命,困難可以面對
● 人總要負起對生命的責任
● 對生命不尊重
● 尊重生命,生命不屬於自己,而是從神而來
生命在生死的邊沿 —— 一個神學反省
引言
由生到死的一些省思
引言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今年以「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作為年度調查,當中訪問了超過一千位基督徒,以了解他們對墮胎及自殺的看法與見解。調查結果已見於週年研討會與報告中,在此不匯。本文旨在對調查當中的一些結果,作一些省思和分享。
從牧養角度看生與死的倫理問題
Renata Salecl,一位來自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指出,已發展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個人是自身終極的主人,能夠自由地作出鉅細靡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