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正確認識生與死 發揮生命正能量

31/05/2012

有鑑於青少年抗逆力低,難以面對生死,明光社在華永會資助下,正舉辦「生之頌、死之思」計劃,期間,我們舉辦了通識生死教育系列,當中包括了講座及互動討論工作坊。

於兩天合共三個工作坊中,參加者在贐明會專業輔導員和明光社傳媒教育主任帶領下,以一連串體驗活動去「出死入生」,反思生命歷程,並運用通識的學習方法,互相交流,探討生和死的意義。

對於工作坊的期望,由參加者共同熱烈地為組合命名,且在講解命名的由來和概念時可見一斑:有人希望能了解更多生死的差別;有人珍惜相聚共同學習的時間;也有人希望作為共同經歷生命的旅程。

關鍵字 生命倫理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31/05/2012

英文成語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是最佳策略),似乎與銷售行業(如地產銷售和代理)的推銷手法南轅北轍,因為行內已習慣了隱「惡」揚「善」,當中有部份從業員甚或誇大以至於失實,他們為做成生意賺取金錢而埋沒良心。今年2月長實新樓盤天宇海開售,將路邊的單位稱作平台層出售,誤導消費者,便是近期一個經典的例子。誠實的人是否不能從事推銷行業?即使從事這個行業,也難有成就呢?
 

關鍵字 生命倫理

誠信、戰果

31/05/2012

剛過去特首的選舉中,看到兩位建制派的候選人互揭瘡疤,內容主要是針對對方的誠信。最終,在爭議中梁振英當選第四屆特首。或許,我們心中會認為兩個都沒有誠信的候選人,就只能勉為其難選擇能力比較強的一位罷!
 

關鍵字 生命倫理

尊重生命做個負責任的媽媽

10/05/2012

今年是龍年,在龍年效應之下,好多夫婦都希望生一個龍仔龍女。不過就算在其他年份懷孕生子,也是一件喜事。但是若果父母,或者男女朋友之間意外懷孕,他們又尚未打算有小朋友時,懷孕就未必是一個令人開心的事。

今星期有兩宗相關的新聞。協助未婚懷孕的機構母親的抉擇表示,在11/12年度收到相關的求助個案逾3,000宗,比上年升近1成,平均年齡只有14歲,最年幼的更只有12歲。經該機構輔導下,未婚懷孕者多選擇自行撫養嬰兒,但卻有不少人會選擇墮胎。

談母親節

10/05/2012

香港今天的經濟尚算暢旺,市面的消費氣氛也頗為熾熱,尤其是消費節日—母親節即將來臨,食肆套餐、美容用品、家庭電器、精品百貨,甚至旅行團也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就是連民間團體亦為弱勢社群組織節目、團購康乃馨,讓不同階層的市民,均可向偉大的母親表達關懷和謝意,共同分享母親節的溫馨氣氛。

其實,身為子女,每天都應該對母親的養育深恩心存感激,並且要當一個「媽媽喜悅的孩子」。正在求學中的子女,要努力讀書,聽從教誨;已踏進社會的,努力工作,分擔家庭開支。如可適當地在行動上表達關懷,例如留意母親的健康情況、讚美她的廚藝或請她旅行等,定能給媽媽更大的生活動力。

你怎樣看朱茵?

24/04/2012

對於基督徒,甚至非督徒來說,都知道婚前性行為是教會所反對,縱然教外會有不認同,但不代表不知道這立場。本週一件不大不小的娛樂新聞是朱茵宣佈懷孕,本來自己最初並沒有留意此事,但後來幾天在網絡的一些群組卻讓這事成了基督徒婚前性行為討論。有的在祝福稱讚,有的認為教徒向神同自己交代就得,也有直接指責朱茵曾公開表明身為基督徒不應發生婚前性行為,亦有人責罵她滿口謊言違背承諾,更有人嘲諷她是聖母懷孕云云。

關鍵字 生命倫理

一隻小鳥

13/04/2012

筆者日前於校內辦公時,一隻小鳥從窗外飛了進來。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但這隻小鳥可能沒有類似經驗,因此十分驚惶,四處亂飛,有時更撞在玻璃或牆壁上。

為免讓牠傷勢加重,筆者與工友馬上一起打開所有窗門,希望讓牠易於「飛出生天」。或許我們走動時動作太大,加上開窗時,外面的車聲、人聲隨之而進,使室內環境也頓時變得嘈雜,反而令牠變得更歇斯底里。

重尋職場使命

16/03/2012

基督徒如何在職場中為主作見證?作為基督的門徒,分享基督的福音和救恩,領人信主,是每一個信徒的使命。然而,在職場中宣講福音,也須建立在「做好」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如何在工作上成為主耶穌美好的見證呢?特別是如何處理職場上涉及的倫理問題,更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
 
2012年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推出「職場倫理奏鳴曲」倫理對談系列,邀請在香港職場中不同界別、職業的信徒分享一些倫理和抉擇問題。頭炮是資深中學老師許承恩弟兄分享作為通識科老師經常遇到的倫理衝擊。今期《生命倫理》把當日的討論整理,和大家分享。
 

關鍵字 生命倫理

生之勇氣——在乎喚醒

16/03/2012

基本上,求生是本能。一直以來,中國文化都非常肯定生存的意欲,認為人不輕言尋死,所謂「螻蟻尚且偷生」;而當人選擇死亡時,大多是迫不得已,基於崇高的理由。孟子提出捨生取義;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辱偷生,向友人解釋自己不死的原因,言明「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至於以死相諫,又或是選擇與自己政治理想一同殉葬的古人,往往得到後人稱讚或認同。
 

關鍵字 生命倫理

雲妮侯斯頓

01/03/2012

曾經以動人歌喉,風糜數以億計歌迷的雲妮侯斯頓,日前在酒店房間猝死。雖然沒有正式公布死因,但她年前承認有濫藥的習慣,不難令人聯想起,突然暴斃,與此惡習不無關係。

我們為一顆巨星的隕落而感到惋惜的同時,更應以此為鑒。一些擁有極高成就的人,因為高處不勝寒,唯恐一天表現失準,被後浪蓋過,未能成熟地處理這種心情,最終尋求不當的減壓方法。此外,身邊人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正如外界所說,雲妮是被素來形象負面的前夫「帶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