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與情緒共舞

18/09/2011

香港城市節奏急促,生活緊張,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有些人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有些人則誤把情緒問題視為精神問題。2011年7月6日的晚上,研究中心邀請了葛琳卡博士與大家一起對談,與情緒共舞,讓大家對情緒有不一樣的認識。

生命,原是美好!

18/09/2011

生命成長是一個過程,為人父母,喜見兒女開始長大成熟。

從呱呱落地、學習行走、到擺脫扶持、起步、奔跑、自立、遠行,時光流逝,是一個學習和適應過程,也是獨立和成長的不同階段。

未亂世,用重典?

04/08/2011

明太祖當年為整頓社會,以「吾治亂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制定了「治亂世用重典」的《明大誥》。不過,現今除少數極權國家,大多數國家都只會在社會陷入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用嚴苛的法律來懲罰犯罪者。

一直以來,挪威都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小國,更是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地方。據聯合國開發組織(UNDP)的HDI指數,挪威多次成為全世界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

可惜,自從挪威人布雷維克有計劃地以炸彈及步槍殺害80多人後,大家才如夢初醒,原來,和平之都也會隱藏着冷血殺手。

挪威一向對犯人非常寬容,歷年來只有少數殺人犯服刑超過14年。

感謝神

17/07/2011

退休三年多,很享受輕鬆、充實的生活:參與事奉,查考聖經,聯繫親友,探幽索勝 ……;正以為會如此度過餘生,神卻另有打算。
 
數年前,香港循理會、香港宣教會與基督教興學會合組國際教育協會,在柬埔寨籌辦迦密國際學校,提供優質基督教教育。吳俊文宣教士受聘為校長,統籌創校事工。我於2011年2月蒙邀加入協會屬下一小組,3月中得悉吳校長將於半年後離任。協會邀我出任臨時校長,與他一起努力,確保學校於9月1日開始運作。得內子支持,我戰戰兢兢接受任命,非因我自以為勝任,只因我是神的僕人,理應受祂差遣,靠祂恩典,作祂事工。

露而優則影?

12/05/2011

暑假又到,這可以從娛樂版的女藝人們露肉程度可見。明光社近年經常留意o靚模的現象,今年以往的兩位o靚模常客——周秀娜和Angelababy近期先後宣佈今年不會加入o靚模寫真戰,改為集中火力拍電影。
 
於是,今年的大量內地模特兒加入了o靚模的寫真行列,氣勢和往年不遑多樣。這種先拍寫真,之後進軍影圈的例子,其實在這幾年並不罕見,不過我們要留意的是,過程中有更多更多的人,露完之後,一霎即逝,沒名沒利,失敗收場的更多。
 

如何面對自殺?!

09/05/2011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3月份舉辦之「生命及倫理對談」,特別邀請了鄭順佳博士和何永雄先生,分別以神學及危機處理的角度探討自殺的問題。

鄭順佳博士指出中國的自殺率比西方國家嚴重,世界排列第五位。一般發達國家城市居民和男性的自殺率都比較高,但中國的情況剛剛相反。中國農村社會的自殺率比城市高三倍,當中農村老年人的自殺率,比城市的老年人更高五倍,而中國女性自殺率亦比男性高。家庭、婚姻感情等問題是自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與生活、就業問題有關,至於抑鬱、精神病和青少年網絡成癮等問題亦佔小部份。

賺到盡

09/05/2011

某日與北美友人閒聊,談及去年年底其集團向員工送贈年終禮物,竟是一部新型號的手提電話,最出奇是我這位友人打算放棄不要!原來,過去兩年,該集團都有送贈新型號的手提電話給員工,因此友人家中已擁有兩部(非賣品),再來一部亦用不着,而其他禮物的選項也用不着,又沒有合適的轉贈對象,結果他選擇放棄不要。
 

復活節重生的盼望

21/04/2011

復活節是一個基督教節日,亦是香港其中一個公眾假期天數較多的節日。其實,復活節由兩部分組成,就是「耶穌受難日」和「復活日」。聖經記載,上帝愛世人,差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耶穌三十歲開始到處傳道,叫人悔改離開罪惡,並教世人愛人如己的道理。祂施行多個神蹟:喝止風浪、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醫病趕鬼、更叫死亡人復活,證明祂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而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生命,為世人贖罪。耶穌按自己的預言,祂雖然死了,被埋葬了,卻在第三天復活,證明祂是勝過死亡復活的真神。

「負」榮譽學士 The Debt-Class

27/03/2011

經歷艱苦的公開考試,莘莘學子步入大學,最困擾大專生的可能不再是功課和試卷,而是沉重學費。很多學生的家境也都未能負擔全部學費和生活費,倘若成績或派位不太理想的學生,選讀了2年「Asso」(副學士學位)再升讀2-3年的「Top-up Degree」(銜接學士學位課程)後,借下的學債隨時高達20、30萬元,『你是「-27」?我「-30」!』這奇怪的對話出現,正反映出社會有一群剛畢業的社會棟樑加入「負數」行列。
 
今期燭光LITE,與大家聽聽一些「負數」朋友的心聲。
 

兔年忽然保護兔

10/02/2011

兔年來到,到處都是與兔子有關的擺設和印刷品。利是封、禮品如是,甚至有人拿真正的兔來拜年,又有商家拿活兔來作招徠,鼓勵巿民到他們開設的地方遊玩,與兔子親近親近。

有保護動物的團體投訴,有關的做法有傷害動物之嫌,亦有人認為利用動物來達到私人目的,根本不是愛護動物的表現,「當兔是櫥窗飾物」,甚至有人認為動物也有自己的主權,你如此是強迫別的「兔」做你的宣傳,是不合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