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倫理

家庭與民主政制

洪子雲先生
香港理工大學 專上學院 講師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博士生
27/08/2008

根據政治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民主政制背後正是實現著「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的精神,即社會由市民大眾一起去管治,又或說是一種集體自治(Collective Self-Rule) (不要與「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混淆),而非由個別人士或少數貴族去管治。既然是涉及社會大眾,故此民主政治的優劣就非常取決社會中公民質素。

當知道子女是同性戀者

──擔憂.接納.等待改變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9/11/2009

 很難接受......幫他轉校,終日提心吊膽,擔心他染上什麼病,家人也因此而患上情緒病,不明白為何他會踏上如此難行的路......」「至少他都很專一,沒有性濫交,我會主動邀請他的伴侶回家食飯──最重要是不可破壞兩母子關係......」
 

子女應否認識同性戀?

──堅守男女愛情觀的營壘
吳秀紋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9/11/2009

 對於子女並非同性戀者的家長,他們大多不太強烈反對同性戀,但也沒有贊成。他們大多認為,成年人的性傾向較難改變,故也不排除有些人天生有同性戀傾向。但大部份都認為同性戀是出於心裡、環境以及家庭的問題,是以青少年期間灌輸正面的戀愛和婚姻觀實有必要。
 

地極可能就在眼前 ── 台灣青宣後記

整理:張勇傑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0/09/2010

1600多位來自台灣當地、中國、香港、澳門、東南亞,甚至歐美澳洲的大學生相聚在台灣中原大學,參加由台灣校園福音團契舉辦的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在七日六夜的大會中一同學習、分享、見證、立志,為實踐上帝的國,預備自己的心,為未來踏上宣教路作好準備。

堅持關心 勝於自責

──同性戀諮詢熱線個案分享
傅丹梅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註冊社工
20/09/2010

本社自今年3月起設立同性戀諮詢熱線,盼望能幫助受同性戀問題困擾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撥開迷霧,不會因一個問題而影響整個生命。以下節錄一位來電者的故事與讀者分享,讓大家對熱線服務有更多了解。
 
為保障來電者,其姓名及內容細節已稍作修改。
 
來電者──C太太(Q).接聽者(A)
 

關心,由認識開始

明光社資料室
20/09/2010

1.甚麼是性傾向?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愛」方面明顯地持續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和感到渴求。對象是異性,為異性戀;對象是同性,為同性戀;對象是同性和異性均可,為雙性戀。

同心同行荊棘路

採訪及整理:楊潔華、吳秀紋
明光社 督導主任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20/09/2010

究竟有沒有人會願意了解,面對同性戀掙扎的基督徒的內心世界?同性戀者家人的感受又是怎樣?何解有些人會堅持服侍同性戀群體,成為同行者,陪他們走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希望以下的訪問能讓讀者更明白他們的心路歷程。

合乎中道

──研討會回顧
黃穎欣
明光社實習義工
20/09/2010

一段同行的關係總是由認識開始,繼而成長於愛與接納之中。在明光社十三周年的研討會上,四位講者本著豐富的經驗,從同性戀者的期盼談到信仰如何為同性戀者及他們身邊的人提供出路,幫助過百名參與者從認識開始,踏出與同性戀者同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