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科技

高科技:簡單複雜化?

余創豪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夏威夷大學數據科學教授與課程主任。
31/08/2023

引言
先此聲明,這是一篇隨想式的散文,而不是結構嚴謹的論文。筆者想帶出來的主題是:我喜歡採用科技,但不是科技主義者,我認為在有些情況之下,傳統的做法比起高科技會更加事半功倍。

元宇宙的吸引力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29/06/2022

簡單來說,「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在線的三維虛擬環境,有著去中心化的特質,不少人視它為日常社交連結及玩遊戲的空間。這陣子連繫著元宇宙的,還有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及一些藝術項目,它們都極具吸引力,更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成為發展的項目。不少年青人亦躍躍欲試,希望投入、體驗元宇宙的世界。

電影小組2019 —— 第四回:《求生走佬Family》

舉辦日期: 
09/04/2019

不要說像是電影《2012》或是《明日之後》這類因氣候異變而造成的超級災難,就算只是沒有電力,也足以令我們的生活大大被影響!由《五個撲水的少年》、《喇叭書院》導演矢口史靖執導的日本電影《求生走佬Family》,就是要說一個本來每天依賴電力、科技而運作的「日常生活」如何因為停電而被改變。當生活回到最基本的條件下,才知道很多常識我們都欠缺了, 亦可能會爆發很多潛能... 我們的家庭、人際關係又會受到怎樣的衝激,生存、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四月第二個禮拜二,我們續一起欣賞這輕鬆有趣的電影,又傾下講下吧。

人工智能?人變低(智)能…?

── 生命倫理錦囊 第28期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22/12/2016

當我們人人都成為「低頭族」,智能手機本身彷彿比其主人更有智慧、更有記性,要找甚麼都有答案,處事也更有條理。事實上,不論你喜歡與否,人工智慧的應用技術已經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就像在智能手機中常使用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Apps),如iPhone的Siri 或是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