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小偷家族(Shoplifters)——血緣與親情並非必然聯繫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6/09/2019

東京舊區裡,一對殺人犯男女治與信代,二人住在一直靠退休金和津貼過活的婆婆初枝家裡,並與在車上拾回來的小義子祥太一起合作偷竊,以維持生活,初枝亦收留了離家的少女亞紀,沒血緣關係且又被遺棄的五人恍如一個小家庭,互相支持著大家繼續生存。他們好心收養了被虐小女孩樹里,令家庭增添一員,大家的愛心溫暖著她。

親子性教育工作坊2019

張勇傑、熊嘉敏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19

明光社分別在8月3日及8月17日舉辦了兩個「親子性教育工作坊」,共有七個家庭參加,父母與子女透過不同的遊戲學習性知識,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如何回應社交平台與新世代抗爭新聞工作坊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9/2019

2019年6月,政府就《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引起社會的激烈迴響,接二連三的肢體衝突,持續的抗爭令社會分化加劇。我們同時面對著大量的資訊,網絡上不同的文字宣傳、傳統媒體的報道、網上大量的現場報道、新聞發佈直播和示威現場的主觀鏡頭,資訊爆炸得令人一時間難以疏理和消化。

莫在偏見與情緒之中迷失方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19

我們都是大時代的小人物,無法左右大局,很多時只能對著一幕一幕令人心弦震動或悲憤莫名的場面乾著急及熱淚盈眶!由於長期處於情緒的張力之中,已經令不少香港人的身心靈都出現不同的癥狀,若果不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媒體使用習慣,恐怕只會每況愈下。

聆聽同溫層以外的聲音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19

如果大家在2019年,都很關心在香港社會發生的事情,為了了解事態發展,當時除了會看電視新聞外,更會於網上的社交媒體看新聞。但如果你沒有主動到不同的新聞網站去找新聞看,而只是被動的在社交媒體看別人分享的資訊,你很有可能只收到一些偏向某一角度或立場的資訊,也就是說你閱讀資訊或新聞時已不自覺的有了「偏食」情況。

在情緒化社會中的靈命培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09/2019

近月因著《逃犯條例》修訂,在社會引起一連串風波。網絡直播各種遊行、示威、不合作運動、示威者暴力抗爭、警方武力清場及大小記者會,影響不少人日常生活,有人更因此情緒失控,不能自已。身處如此情景,我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嘗試簡介這場運動如何被情緒主導了,理性在當中有何角色,以及如何透過聖靈的引導,重新思想我們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耶穌究竟有幾暴力?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9/2019

耶穌會怎樣做(What Would Jesus Do,簡寫:WWJD)是基督徒討論如何回應當代問題時,常常喜歡引用的思考方法,究竟耶穌基督面對我現時同樣的處境,祂會怎樣做?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令人頭痛的是同樣的問題,有時不同的教牧、信徒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暴力就是其中一個十分吊詭的例子。

香港法律對不同關係的承認和對待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6/09/2019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以來,支持率每況愈下,除了因為僭建,還有因為她沒有申報丈夫潘樂陶購入的兩個豪宅,及沒有申報她以配偶身份,與丈夫共同持有安樂工程8.89億股或63.48%股份,市值超過10億港元。

在動盪的時期更要謹守崗位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1/09/201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香港自從6月初經歷100萬人遊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整個社會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不但社會撕裂,連教會和家庭亦撕裂,雖然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9月4日宣佈撤回條例草案,但過去三個月不斷發生的暴力事件,大家歷歷在目,已令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政府與民間的心結更加難解,除了成立具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外,實在看不到事件可以如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