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的爭議
舉辦日期:
03/01/2015

隨著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逐漸改變,愈來愈多人接受同性戀,然而當社會在談論同性戀的時候,究竟是指甚麼呢?是一種傾向?一場社會運動?還是有其他意思?本系列講座讓公眾了解不同性傾向人士的狀況,包括從醫學和心理學剖析同性戀的發展過程;不同性傾向人士所遇到的遭遇和困難;探討在公共空間以大多數市民接受的方法處理歧視問題。本計劃亦邀請了專家分享經驗,了解如何與不同性傾向人士同行。
隨著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逐漸改變,愈來愈多人接受同性戀,然而當社會在談論同性戀的時候,究竟是指甚麼呢?是一種傾向?一場社會運動?還是有其他意思?本系列講座讓公眾了解不同性傾向人士的狀況,包括從醫學和心理學剖析同性戀的發展過程;不同性傾向人士所遇到的遭遇和困難;探討在公共空間以大多數市民接受的方法處理歧視問題。本計劃亦邀請了專家分享經驗,了解如何與不同性傾向人士同行。
當筆者看近期的「同性婚姻地圖」,感覺像目睹「Candy Crush」的朱古力逐步吞噬糖果一般。曾在過去以公投成功禁止同性婚姻的美國州份,都相繼廢除「婚姻為一男一女」的法例,變相通過同性婚姻。法院再次凌駕人民的意願,其理由是老生常談的「平等權利」。
國際
若讀者有留意傳媒新聞,不難發現愈來愈多國家及地方都承認同性婚姻了,大家可能會認為推行同性戀運動是一個潮流,當中反對的也只是一些落後或極權國家。的而且確,去年有不少地方通過同性婚姻,但這只是「事實」的其中一面。
[最終判決與分析]
事件經過:
國際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在2013年將《Born Free and Equal》小冊子翻譯成中文《生而自由一律平等》,內文闡述國際人權法中有關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相關法例。
第51頁提到「國際人權法不要求各國允許同性伴侶結婚。即便如此,保護個人免遭基於性取向的歧視卻延伸到確保未婚同性伴侶得到與未婚異性伴侶同等的待遇,並有權享有同樣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