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還她公道

— — 美國花店老嫗被控歧視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4/2013

白髮蒼老的七十歲老太太史特曼(Baronelle Stutzman)多年來經營小花店,現面臨2,000美元罰款。一名光顧了花店近十年的男同性戀顧客,最近到花店為自己的同性婚禮買花,而史特曼太太卻婉拒了這次生意,她說:「我因與耶穌基督的關係而不能這樣做。」那位男同性戀者謝過史特曼太太,並說會尊重她的意見,他與她彼此擁抱後就離去。花店曾僱用同性戀者,史特曼太太榮幸與他們共事,也讚揚他們的天賦。
 
美國華盛頓州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消費者不會因其性傾向而在接受服務上受到差別對待。這條文與香港的歧視法中服務貨品提供一項相類似。史特曼太太因個人信念而不認同同性婚姻,拒絕以售花形式參與同性婚禮。她已向那位同性戀者提供近十年服務,可見她對同性戀者友善。可是現在她只是隨信仰原則而生活(不論你是否同意她的信仰實踐),卻被指觸犯歧視,最終換來的是被控和罰款。
 
但事件仍未告一段落。這位老太太更要面臨另一個訴訟。親同運的民間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向老太太提出,除非她承諾不會再犯同類事情,並登報道歉及捐出5,000美元給某間指定的同志(LGBT)青年中心,否則便會控告她。而且,在網上更有人成立「杯葛」花店的臉書群組;也有人在花店的臉書上惡言相向。
 
事件公道自在人心。但有一點特別要留意,小商戶提供服務涉及了兩層概念。基於「為某人提供服務」的概念,店主不應因他人的種族、性別、身體殘障或性傾向而拒絕服務,反而要竭力幫助他人,承擔社會責任。但再深一層則是「為某目的服務」,如所提供的服務牽涉到的意義,當中會違反店主的良心信念。難道法例是要強人所難,甚至要動用法律制裁和恐嚇等方法,阻止因個人信念而生的行動嗎?這不違平等人權嗎?
 
《世界人權宣言》第十八條列明:「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權利;此項權利包括改變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單獨或集體、公開或秘密地以教義、實踐、禮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曾經刊載於: 

成報 20/4/2013

相關文章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5年4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5/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2025年3月,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地區法官Benjamin Settle發佈了一項臨時禁令,暫緩軍方執行特朗普總統之前發出的行政命令,禁止跨性別者在軍隊服役。特朗普政府對Settle的裁決提出上訴,並要求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在上訴期間擱置Settle的裁決。3 月 31 日,上訴法院駁回了特朗普政府的要求。[1]

2025年4月3日,美國地區法官William Smith拒絕了幾個藝術團體的要求,沒有頒佈臨時禁制令阻止實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該政策要求藝術團體如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資助,必須要證明它們不會宣揚「性別意識形態」。Smith曾在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舉行的聽證會上質疑這樣的政策如何與聯邦法律一致——聯邦法律禁止要求接受資助者參與實質上的政府宣傳,但他最後仍拒絕發出臨時禁制令。[2]

2025年3月25日,美國教育部表示,其民權辦公室正在調查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間負責監督州內高中體育活動的組織有否違規,允許跨性別高中運動員參加女子體育比賽,以及使用女生更衣室。教育部負責民權的代理助理部長Craig Trainor說:「我們不會允許波特蘭公立學區或任何其他接受聯邦資金的教育組織,踐踏保障婦女和女孩的法例。」[3]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25年3月簽署了解散聯邦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