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電玩

手機遊戲的消費陷阱

歐陽家和
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6/11/2016

消費者委員會收到投訴,稱有子女使用父母的手機購買手機遊戲程式,損失愈萬元;又有人聲稱花了高價仍然抽不中希望得到的虛擬角色。消委會建議巿民,如不想使用信用卡購買遊戲程式相關的虛擬用品,宜設定手機之取用限制,以防未獲授權的網上交易,減低損失的機會;另外,就抽不中虛擬角色的問題,就呼籲巿民留意有關條款,減少損失。

網絡使用的教育與監管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11/2015

近日又見10歲男童因為沉迷打機與家庭反目,之後離家出走的案件。失蹤男童最後被發現原來已流連在網吧好幾天,陪伴他的是一罐曲奇、兩本漫畫,以及人來人往在玩《英雄聯盟》。孩子留在家打機,成績一落千丈,家長擔心他變成隱閉青年;但若讓孩子出街,卻又一去不返。怎麼辦?

半夜才能玩的手機遊戲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5/07/2015

手機遊戲商人以免費下載作招徠,然後用時間限定的方式請你參與遊戲,並用戰鬥力強大的電子寵物吸引你課金(付費),以抽獎形式獲得。遊戲本來就是一盤生意,手機遊戲商想盡辦法吸引人下載試玩,再吸引人付費。在六月時有一款遊戲推出了一個在零晨十二時至二時才可玩的關卡,而且還不預告內容,要玩家等到十二時才可知道及參與。

新時代抗爭——遊戲和動漫給青年上的抗爭啟蒙班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10/2014

舊時代的人不斷問,在是次學生運動中,學聯及學民思潮是否領袖?為甚麼他們可以如此有系統與有計劃般的堵路設路障?誰教他們如此有計劃的行動,他們是否有本天書?但少年人會告訴你,這是遊戲教他們的;每個晚上,學聯兩位發言人加上學民思潮黃之鋒推波助瀾下,一天又一天的展示「腐」能量,令社運增加不少浪漫元素。

手機遊戲似賭博 政府規管勿再遲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8/05/2014

近年手機遊戲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大部份遊戲都有組隊的元素。所謂組隊,就是玩家透過不同的方式在遊戲程式中獲得不同的隊員,從而打敗敵人。增加隊員的方式,不外乎兩個:一、打敗敵人,將對方納入自己陣營,;二、用遊戲中提供的資源,以隨機形式抽到隊友。

修例補漏洞 網吧有王管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3/04/2014

現時香港有百多間網吧,不少青少年經常流連其中,但一直以來沒有清晰的條例去規管,為了生存,他們大都努力增加不同的項目,由以往只是連線打機,發展到今日可以翻牆(甚至不用翻牆)看世界各地的運動節目。
 

打機救地球?炫耀性消費?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1/2014

近年,在任何地方,不難發現很多人拿著手機玩遊戲。他們不一定是兒童,有更多是成年人,當中不乏家長、長者。有學者從正向心理學分析,稱遊戲可建立良好自我形象,有助學習建設社群。但同時亦有學者稱遊戲的社會模式只是有閒階級之間的炫耀消費,換言之就是「無事搵事做」,一種現代社會極度空虛的典範。打機,究竟代表著怎樣的思維?
 

免費遊戲與「課金」福音

余啟濤, 歐陽家和
明光社資料搜集員,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1/07/2013
智能手機普及,不論在車上或街上,有人停駐的地方,就有人埋首於手機。他們除了回覆電郵短訊外,還在玩不同的網上遊戲。這些遊戲以免費招徠,透過不同的方式吸引你參與付費的(俗稱「課金」)行為。究竟這種「課金」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
 
以Puzzle & Dragons為例

網上遊戲與慾念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1/03/2013

喜愛玩手機遊戲的「低頭族」近日不約而同迷上兩類遊戲,分別稱為「轉珠」和「寶石」遊戲。在地鐵上,巴士上,餐桌間,甚至在工作和學習的場景,都不難見到有人在玩,他們甚至問朋友「拎號碼、拎生命」以增加玩遊戲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