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字版 (燭光網絡 84期)

燭光網絡84期專題:15週年

燭光網絡 84期 (p.1)
31/05/2012

明光社

明光社的青春期

燭光網絡 84期 (p.3)
31/05/2012

15歲正值青春期,是充滿活力、變化,既興奮亦煩惱的年齡,也是在心理和生理邁向新階段的轉捩點。對明光社來說,15週年也是一個既忐忑亦興奮的時刻。

若果要說過去15年明光社有些甚麼成績,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了不少同路人,在傳媒、性文化、賭博、關懷貧窮和社會公義等不同課題,我們都有不少合作伙伴,當中很多更已合作了十多年,一同面對過不少風風雨雨。而感恩的是絕大部份都是不計較個人或所屬機構利益,只是為了做好一件事而默默耕耘的有心人,在這個需要大量不同網絡去動員和回應的年代,朋友二字值千金。

與傳媒共舞──回顧與展望

燭光網絡 84期 (p.4)
31/05/2012
打響傳媒監察第一炮

明光社與傳媒的關係密不可分,在香港提起傳媒監察,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明光社,過去15年來,有全職同工監察各類傳媒操守的,明光社仍然是「獨家」。而明光社之所以在1997年成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回應當時色情和暴力資訊氾濫的問題,不過,作為眾多社關和壓力團體中的一員,明光社要突圍而出,引起傳媒和市民大眾注意我們的訴求亦殊不容易。

1998年的陳健康事件成為了重要的契機,當年10月,上水天平邨發生母親「推兩名兒子落街再跳樓自殺」的慘劇。其後,傳媒日以繼夜追訪該婦人的丈夫陳健康,並以低俗的手法報道,煽動讀者情緒;《蘋果日報》更付錢安排他北上尋歡,製造新聞,嚴重違反新聞道德。明光社發動「一週罷買罷看行動」,呼籲市民不要支持及收看渲染此事的報章及電視節目,行動約有2,300人參與,《蘋果日報》在11月10日頭版刊登道歉啟事。

回應廿一世紀最大的挑戰──性革命

燭光網絡 84期 (p.7)
31/05/2012

為甚麼明光社要關心性文化?因為我們相信人有神的形象,身體是尊貴的,而兩性關係也須要尊重,不應放縱。事實上,神創造人及萬物,有其秩序,假如此秩序被破壞,教會便應該發聲,使社會不致失序。我們不是要強加基督教的價值觀於大眾身上,只是希望提供另一個思考向度供市民選擇。
 
學校的性教育工作
提起明光社在性文化的工作,很多人會聯想到同性戀,這主要是被同性戀運動刻意標籤。其實,我們做得最多的是傳媒教育及性教育,因為我們發現媒體當中的性意識,對青少年的性態度及價值觀影響非常大,而學校極缺乏這方面的資源。因此,我們每年應邀到學校為學生、家長及教師主領200至300場講座及工作坊,佔了同工們大部份的時間。
 

那些年,我們關注的賭博問題

燭光網絡 84期 (p.10)
31/05/2012

在華人社會「小賭怡情」的文化,每每不清楚賭博如何影響社會。很多人並不知道賭博的本質是甚麼,甚或以為明光社和一些反賭團體「無事搵事做」,不尊重香港人「馬照跑,舞照跳」的資本主義精神面貌。

突破冷漠 明光社的社關路

燭光網絡 84期 (p.12)
31/05/2012

「嘩…發生咁大件事,點解明光社唔發表吓意見?!」
「喂,你哋明光社好快點出個聲明等我哋簽吓啦……!」
「又係明光社!咩都關佢哋事嘅!」
「明光社為何不為民主選舉,社會公義發吓聲?啊!佢哋親政府架!」
 
很多人認識明光社對傳媒,反賭和同性戀問題上的行動。但其實在這15年來,明光社的社關路是多姿多采,也有多個層次的……

回顧與展望

燭光網絡 84期 (p.14)
31/05/2012
源起和任務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正式成立,其實早在2006年或更早之前,明光社已醞釀開辦一所「理論與實際並重」的研究中心。明光社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於回應社會某些重要的突發議題(特別是就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三方面),但也需要一個研究中心,可以透過有系統的學術研究,讓明光社在回應所關心的社會議題時更具說服力,更能滿足一些愛以理性、證據來討論事情的朋友。

研究中心的另一主要任務,便是把明光社所關注的議題與基督教信仰作一整合,讓教牧同工及信徒對社會倫理課題有深入的認知之餘,也能作出更全面的信仰反思及回應。此外,研究中心也較能顧及一些不是即時,但卻影響深遠的課題,例如家庭倫理、複製人及代孕母等生命價值及道德倫理問題,好幫助教會早作準備及回應。

道德塔利班傳說

燭光網絡 84期 (p.17)
31/05/2012

眾所周知,塔利班是原教旨主義,極端保守,甚至以暴力消滅異己的組織。而道德塔利班則是性解放圈子和傳媒喜歡為一些它們認為保守的團體(如明光社)冠上的標籤,指我們的道德要求極高,有性潔癖和對同性戀者不寬容。現實上,當中不少是有意無意捏造出來的謊言,更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我們澄清多少次,散播謠言的人皆充耳不聞,繼續用相同的謠言和臆測來指控我們,目的很明顯是要製造標籤效應,意圖為明光社塑造非理性的形象,令一些不知就裡的人對我們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觀感,根本不願再了解我們真正的立場和看法。這些謠言的特點如下:

深入「塔利班」巢穴 (沈雅詩)

燭光網絡 84期 (p.18)
31/05/2012

我信主已有好一段日子,亦一直在主流傳媒機構工作,明光社成立之年,亦正正是我加入本港某暢銷又出位報章之時。當時我效力的報社經常遭受明光社批評,他們久不久就會前來示威抗議,因此對「明光社」的大寶號,我絕對不陌生。

但說到了解嘛,又談不上。著實當年我根本沒認真研究明光社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機構,總之憑我的主觀印象,它就是一個經常走出來反對傳媒、反同志運動,言行比較「偏激」的基督教機構罷了。

直到某天看到行家一篇有關於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的個人專訪,我才開始對這間機構改觀。還記得訪問內容提及他領養了三位小朋友,又談到他倆夫婦如何花盡心思去跟這三個沒有血緣的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當時的我,深受感動,也立時對這個人加了三分敬意,心裡更暗想︰「一個願意領養小朋友的人,應該『衰極有限』,由他管治的機構,也不會太差吧!」

神就是這樣奇妙,我連做夢也沒有想過,一年多前,我竟然加入了明光社的團隊!而事實亦證明,我之前的推論是正確的。在這裡,我找不到坊間所傳的「道德塔利班」,相反,機構管理層還經常教導同工,面對誤解我們的人,要抱持愛心和包容,並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去溝通。

在這裡事奉了一年多,我真的發現很多時外界給予明光社的標籤,往往也是以訛傳訛,唯望大家也能放下前設,認真花點時間,了解我們真正的立場和看法,不再道聽途說。

深入「塔利班」巢穴 (譚燕玲)

燭光網絡 84期 (p.18)
31/05/2012

大約在四年前,我同時應徵醫院及明光社的會計職位,當時,我心裡是盼望到醫院工作的,因為醫護人士是我尊敬的一個行業。在疾病面前無人可誇口,而在醫院裡,就一群身體軟弱須要幫助和照顧的人,甚至是臨終的病患者。可是,兩次投信和面試都落了空,正期待第三次的面試時,卻接到明光社的通知,便「疊埋心水」上班去。
 
自覺有多年商業及學校會計工作經驗,相信明光社這十來人的機構,工作應該不太困難啊。事實上,在來明光社見工之前,我對機構只有皮毛的認識。記得見工時被問及,是否能忍受自己工作的機構常被人指責,當時我回答沒有這個經驗,現在,我明白這樣問的原因了。
 
在這裡,雖然會計的工序跟過往差不多,但工作上的其他遭遇,卻是我從未經驗過的。明光社在社會所倡議的,六十年代的人應該會明白和接受,也是教會的核心價值;但對今天的新人類來說,卻變成一種守舊、不文明的堅持。面對種種的挑戰,機構訓練前線同工要能言善辯,卻又常常提醒,除非必要,寧可忍讓不還口;機構被扣「塔利班恐怖份子」的帽子,不時被衝擊,甚至出現肢體碰撞,但總幹事下令大家不可還手,免得同工或對方受傷;同工又常被教導,別忘了對方也是我們所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