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明光家書
混沌中總有出路

    英國迷你影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引起不少社會人士討論青少年的欺凌與犯罪行為,對為人父母者帶來的衝擊更大,相信任何父母若駭然發覺子女成為殺人犯,都是終生難以完全釋懷的打擊,特別是當大家日常有關心子女,平日保持溝通,亦不察覺子女有甚麼異常行為,突然如夢初醒,才發現自己對子女所遭遇的欺凌、文化和暗語一無所知!在互聯網如此發達,透過私隱度甚高的手機幾乎可以接觸任何不良信息、社交平台成為不少年青人的生活重心的今日,做父母真的愈來愈不容易!

    傳媒與性文化已成為了當代青少年不能迴避的挑戰,這也是多年以來明光社一直關注的事工,繼續努力在學校和教會推動性教育和新媒體素養教育是我們的負擔,期望大家能夠切切為我們代禱,現時提供性教育的機構愈來愈多,但不少都選取價值中立的態度,而我們深信性教育亦是生命教育,當中必然包含價值觀,正如我們相信學校本來就是傳遞人生重要的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和別人,以及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以至懂得如何愛護自己、尊重別人的場所。在互聯網虛實不分、真假難辨的世代,培養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比起學習知識更重要,因為很多資訊得來太易,學生已經毋須花時間背誦,惟有懂得如何作正確的選擇,才能令他們終身受用。

    不過,看《混沌少年時》感受最深的,其實是家長的無力感,明明自己已努力過,但卻完全無法了解子女的世界和他們的文化,叫做父母的太沉重!因此,家長的教育亦不應忽略,家長除了需要與時並進,了解年青一代的文化之外,也需要在子女的嬰幼期開始,為他們建立健康的數碼生活習慣、多元的生活形態,包括更多的戶外活動,以及良好的溝通方式,以迎接他們進入青春期可能出現的暴風雨。

    要推展以上的工作,特別是中小學校的講座和工作坊,有賴大家的支持,期望更多的老師和導師,能夠多些邀請我們為學校和教會的年青人提供性教育、傳媒教育和生命教育,為了更配合不同學校的需要,我們可以同時派出45名同事為全級各班同時進行工作坊,我們深信把握每次與學生的對話,也許能夠為他們在混沌之中帶來一點亮光。

    另一方面,我們由於得到基金的支持,將會出版一本名為《總有出路》的生命繪本,並於6月24日和25日,分別為有興趣向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推行正向教育的老師、社工和導師舉辦兩場網上的講座,更會免費送贈有關繪本給各參加者。世途雖然險惡,但我們深信聖經中的人生智慧,仍然可以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希望大家能繼續透過使用我們的服務、奉獻和禱告支持我們。世界雖然混沌,但只要我們仍然保有對生命的熱誠和熱愛,自然總有出路,大家加油!

您的弟兄
志森

「明光社學校講座」詳情

「正向教育線上導師訓練」詳情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初心」

24/05/2021
  香港變得很快,繼反修例運動、新冠肺炎後,港版國安法又帶來新的衝擊,人心不安、經濟不景、移民潮再起,已是整個社會和教會無可避免的挑戰。而作為一個經常就社會的文化、倫理和公義問題發聲的機構,在政治愈來愈收緊,法律的紅線和灰色地帶不斷轉移的新常態下,我們更需要大家的代禱和關心。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唯一

07/01/2021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 2020年在疫情的陰霾下過去了,願我們以盼望的心迎接未可知的2021,相信無論環境如何,有神與我們同在,我們便不致驚惶,繼續以信心及愛心服務人群。

計劃有時,放下計劃有時

02/09/2020
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而過去一年,我們學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計劃有時,放下計劃有時。因為,受去年遍地開花的社會運動和今年反覆無定的疫情影響,許多香港的人和機構都更深體會何謂變幻才是永恆。

家家有本難念家書 抗疫見真情

05/03/2020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身體健康和應變能力的一大考驗!不單對個人、對教會和機構亦同樣適用。

忘記背後 無懼將來 把握目前

09/01/2020
  香港正經歷生產前的陣痛,痛得入心入肺!但會生出一個怎樣的結果,卻沒有人能說得準,過去半年的情況提醒我們:「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

在動盪的時期更要謹守崗位

11/09/201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香港自從6月初經歷100萬人遊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整個社會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不但社會撕裂,連教會和家庭亦撕裂,雖然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9月4日宣佈撤回條例草案,但過去三個月不斷發生的暴力事件,大家歷歷在目,已令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政府與民間的心結更加難解,除了成立具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外,實在看不到事件可以如何平息。在這個動盪的時期,人心不安,大家都沒有心情參加任何活動,因此,很多教會及機構都停止舉辦大型活動,我們這幾個月亦已減少活動,集中精力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守護家庭就是守護孩子

19/03/2019
香港的離婚率與再婚率非常接近,都是三、四成左右,2016年兩者更是幾乎一樣,離婚率是34.3%,再婚率則是34.6%,成年人在感情世界兜兜轉轉,結婚、離婚、再婚、再離婚……尚且會感到身心俱疲,假如每一段婚姻都有一個子女,那麼,這些小朋友的需要實在不容忽視。過去兩年,本社都能獲政府民政事務局及家庭議會資助,就有關需要提供輔導服務、教師/家長訓練、學生成長小組、製作短片、舉辦徵文比賽、以及出版4本支援手冊等等。

黎明前毋懼黑暗

02/01/2019
剛過去聖誕節,對國內的教會來說就像耶穌出生時面對的困境一樣,不但沒有立錐之地,更要面對當權者的追殺。當面對十字架被拆、教堂被炸、非官方認可的聚會被禁止、同工和弟兄姊妹被拘捕,被逼簽不參與聚會的同意書,情況只能說比遠藤周作在《沉默》一書中,所描寫幕府時代被逼叛教或殉教的弟兄姊妹好一些。不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告訴我們,當面對打壓,反而是教會復興的契機,所謂物極必反,黑夜愈深,白晝愈近。

一起撥亂,就能反正

13/09/2018
有時良好的意願,亦會導致不良的後果;而一些邪惡的事亦會以美善作為包裝,在這個政治正確比正確更重要的世代,要避免隨波逐流,必須加倍警惕。同運過去多年以弱勢為包裝,的確贏得不少人的同情,感性凌駕了理性,一時間未必能察覺同運思潮似是而非的邏輯和背後的危機,不過物極必反,當一些措施去得太盡,便會令人猛然驚覺另一個霸權正悄然崛起。

永遠的家人: 離婚再婚也不要忽略子女的需要

19/03/2018
感謝上帝的恩典及祝福,自去年一月起,透過《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服務離異家庭及其子女,我們為46間中小學,舉辦60場專題講座及成長小組,為13,135個學生提供服務,超過七成學生小組組員表示對父母的離異有更好的了解,更好地認清自己對父母離異的想法及感受,以及能更適應及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會缺少父/母照顧的情況。個人輔導服務方面,有40位分居/離婚人士、家長及父母離婚的青少年經過輔導後,較能接受家庭的轉變、改善與子女的關係及個人的情緒,不再困在「離婚」這個無形的牢籠中,得著重生。這些成果都令我們感到極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