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釀愛社群 攪動人心 ── 39名年青信徒的社關通識課

招雋寧    |    明光社 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2/01/2012

參加者問:「這是明光社第一次搞Camp嗎?」
 
沒錯,舉辦大專生和職青的Camp,是我們的新嘗試。雖然這個Camp只是為期3日,但卻是薪火傳遞的開始。
 

從《那些年》看青少年的情與愛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22/01/2012

一套台灣校園愛情電影,掀起了港台兩地集體回憶。令人回味的地方,或許就是在校園裡,曖曖昧昧,情情愛愛的故事。電影的上映,也讓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們的感情故事。他們正面對那樣的煩惱?老師又怎樣伸出援手呢?

仍具爭議的性罪犯名冊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2/01/2012

鑑於性侵犯兒童案件的數字不斷攀升,而當中又不乏重犯的性侵犯者,所以法律改革委員會(下稱:法改會)在2008年提出設立「性罪犯名冊」的建議。其實不少西方國家都有類似的制度,某些地區更容許公眾人士查閱性罪犯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照片等。但法改會並不考慮推出如此嚴厲的模式,並建議利用警方所持有的刑事定罪紀錄,對那些要申請接觸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職位的求職者,進行查核。

一年伊始,萬象更新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
22/01/2012

香港自詡為「亞洲國際都會」,但其實「國際」和「亞洲」意識都薄弱得很。我們對於「亞洲」,除了幾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外,其實所知甚少:有誰知道印度有多少種方言?你能分辨印度人、巴基斯坦、尼泊爾人嗎?最為港人熟悉包頭巾的印度人(Turban),是屬於哪個族群?原來他們就是錫克教徒了!
 

監察與教育並重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2/01/2012

去年農曆年前夕,有電影商竟肆無忌憚於年宵市場中,出售與電影相關的意淫宣傳產品,引起公眾嘩然。由於年宵市場乃男女老幼閒逛的地方,本社認為,在場內售賣色情物品,會對未成年的男女及兒童造成不良影響。

持守真理 擇善固執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2/01/2012

2011已成過去,在這一年本地出現幾宗重要的法例修改和法庭裁決,將對日後本港的性文化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有限的無限上網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9/01/2012

香港很多商人很聰明,常常「創作」很多消費術語去蠱惑人心,到謊言被拆穿,還要振振有詞說對方無理,這就是語言的威力。

侍產假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2/01/2012

傳宗接代是人類以至所有生物的天職,生兒育女更是女性的神聖任務。在文明社會,早已設有「產假」,讓在職的婦女在產前和產後,有合理和充足的時間去安胎和坐月,好讓身體復原後再次投入工作。

一點小信仰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2/01/2012

兩個截然不同的「牧者」,兩個同樣能激勵別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