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同性戀治療發展史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8/09/2011
同性戀在現今社會已被廣泛接納,不少人認為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分別不大,他們的差異只是喜歡的對象性別不同罷了。但原來在約半個世紀前,同性戀一直被主流的學術界視為是精神病的一種。
公義之行.始於足下──14週年研討會
盧翠婷 、沈雅詩
| 明光社實習生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資源管理)
18/09/2011
相信沒有基督徒會否定「行公義,好憐憫」這個大使命,但究竟行公義是否只有一個模式?明光社作為政策倡議和公眾教育團體,踏入第14個年頭,將繼續關心社會,維護公義。
生命,原是美好!
林海盛牧師
| 明光社董事會主席
18/09/2011
生命成長是一個過程,為人父母,喜見兒女開始長大成熟。
從呱呱落地、學習行走、到擺脫扶持、起步、奔跑、自立、遠行,時光流逝,是一個學習和適應過程,也是獨立和成長的不同階段。
馬會教青少年「睹」馬!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8/09/2011
在暑假期間,雖然波馬均暫停,但馬會的宣傳攻勢一點也沒有停,從宣佈投注額上升,到「借頭借路」要求香港球隊與外地隊伍進行的友誼賽成為開賭賽事,繼而再要求加入更多可投注的境外球賽,都見到馬會沒有放軟手腳。但更加令人關注的,是馬會透過一系列軟性宣傳,包括網上遊戲,甚至是親子活動等,全方位美化賭博活動,意圖催谷下季的投注額。
知行合一話社關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8/09/2011
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於7月安息主懷,他是1974年《洛桑信約》的主要起草人;而《洛桑信約》最重要的影響,是確立傳福音和社會關懷同樣重要。可惜,香港不少教會雖然知道社會關懷的重要,但在實踐上仍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明光社過去十多年致力的就是推動及協助教會實踐社關。
性教育:一場思辨之旅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5/09/2011
批判自由主義的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早前風靡香港,作者是年輕成名的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桑德爾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的自主共識(consensus)不能決定行為的正當性(Legitimacy)。其中以德國案例說明:甲方登廣告徵求自願被吃者,而乙方則自願被甲方先殺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