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豐盛髮廊︰良心消費 助人自助
信徒可有想過,透過消費,也可關心社會,援助弱勢?其實香港有超過300間社會企業,它們要成功營運,全賴你我身體力行,作出良心消費。
作為社企之一的「豐盛髮廊」,其義務董事紀治興表示,社企是一盤為公益而做的生意,它的產生是為了幫助弱勢社群。換句話說,消費者光顧社企,不單止可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也能夠直接幫助其他人。
城市睦福團契︰顧念貧困家庭
「宣揚基督仁愛,顧念貧困家庭;建立和平之子,同盼和睦之城。」是城市睦福團契的使命宣言。
在1983年成立的睦福,前身是「香港木屋區福音團契」,初期主要從事社會邊緣家庭的救急扶貧工作,致力為當時香港不同寮屋區居民提供全人關懷服務。
基督教宣道會屯門堂︰愛心服侍 傳揚福音
基督教宣道會屯門堂歐亦沛傳道相信,宣教是宣講與服侍的結合,因此該堂會近年積極推動弟兄姊妹投入地區服務,努力做好「好鄰舍」的角色。
該堂會在去年及今年,便開展了兩項社會關懷服務的事工,分別是成立「生命小天使關懷隊」及派發「愛心食物現金券」。
施達基金會︰放眼世界 扶貧濟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各有其價值和尊嚴;任何人皆不應受困於貧窮的惡性循環中。」基於這個信念,施達基金會關顧的群體,一直是不分種族、性別、信仰和膚色的,而且遍佈全球20個國家及地區。
林海盛牧師 盼社會視教會為一員
現為香港西區浸信會主任牧師的林海盛牧師,早在1983年讀神學之前,已經參與社關活動。「還記得我的第一次,是因為當時香港電台有個討論不同思潮與宗教的節目,他們對基督教作出一些有偏頗的評論,當時我母會(旺角浸信會)吳宗文牧師,發動弟兄姊妹寫投訴信,我就參與聯絡、聯署、代禱的工作。」
扭曲選民意願的遞補機制
為了堵截有立法會議員濫用辭職而需要耗用大量公帑進行補選,以製造所謂變相公投,政府推出遞補機制,在輿論強烈反對之下,由所謂「敗者替補」改為 「同名單替補」,但無論如何,有關建議皆扭曲了選民的意願,問題不單是有關建議合不合憲,而是根本不合理。
和平理性非暴力,人人給力!
自2003年反對廿三條立法,引發超過50萬人上街後,「七一遊行」已經成為了每年香港市民出來表達各類訴求的重要平台。
眼前利益毀未來
從內地來港上學的跨境學童人數逐年遞增,今年已有九千多人,估計明年逾萬也不足為奇。相信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每天早上都有數千學童跨境上學,這種特殊情況,堪稱兩地邊境的「特色」。
新造的人協會澄清啟示
2011年6月17日下午,康貴華醫生應社會福利署邀請,為社署的社工主領名為「輔導同志青年講座」的講座,當天有同志團體到場示威抗議,並對本協會及社署作出種種不合理的指控。(請參閱有關同志團體的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