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活出真社關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5/05/2011

「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這樣,我就常常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太二十八18-20《新譯本》)。

最低工資的最低公義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5/05/2011

5月1日,不單是勞動節,也是香港實施「最低工資」的日子。隨著立法會通過最低工資的法案後,社會的關注焦點,已由最低工資應是28元還是33元,轉移至如何計算這個「最低」工資。由「扣飯鐘錢」到「扣除假期」,好些老闆機關算盡,就是要減少付出工資,甚至有人更想出「因加得減」的方法。一時之間,企業良心跌至谷底,把原來的最低工資,變成了最低公義……

通識第一炮之「新聞最前線」花絮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5/2011

我們每天都看到不同的新聞:突發新聞、娛樂新聞、災難新聞……但記者們如何採訪,他們所遇到的難處及挑戰又是甚麼,這些都是行外人難以知曉的。為讓公眾能夠多些了解傳媒的運作,明光社於本年3月舉行了「傳媒通識教育系列- 新聞最前線」,吸引了許多中學生參加。

公義之行 始於足下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1

彌迦書6章8節提到行公義,對不少基督徒來說耳熟能詳,就算不是基督徒,亦可能略有所聞,並以此量度身邊一些基督徒的行為。但何謂行公義,有時卻人言人殊,有些基督徒默默耕耘,服侍有需要的人;有基督徒重視政策研究、理性批判和教育;也有基督徒認為敢於衝擊政府、挑戰地產霸權以及所有代表建制的才是真正行公義。

國民如何教育?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1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不同角落的呼聲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5/05/2011

香港在去年7月終於就最低工資立法,之後並通過以28元為起點,為低下階層或非技術工人的收入爭取一點基本保障,以免他們被部份無良的資本家壓榨。事實上,在立法的過程中,不少基督教團體都一直積極倡議和發聲。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5/2011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走入人群 涼水傳情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資源管理)
15/05/2011

眼見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基督教團體都積極走到最前線,透過實際的扶貧工作和關懷行動,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弱勢社群送上一杯涼水。今期《燭光網絡》走訪了四間致力服務基層的福音機構,包括禧福協會(下稱禧福)、新福事工協會(下稱新福)、城市睦福團契(下稱睦福)和工業福音團契(下稱工福),了解她們的事工發展。

「消費」雞蛋仔伯伯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5/2011

今年4月,有一宗「雞蛋仔伯伯」事件。當時有人「揭發」食環署職員「選擇性執法」,一個月內多次拘捕「雞蛋仔伯伯」,充公其生財公具。輿論視之為打壓低下階層,助長貧富懸殊,漠視本土經濟,消滅街頭巿井文化。
 

同志運動的粗暴手法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資源管理)
15/05/2011

2011年4月15日,對明光社同工來說,是一個心情複雜的日子。當日,我們一方面懷著興奮的心情,正式展開本社今年度重點推行的一系列性教育教師訓練課程;但與此同時,我們亦為到當日有多個同志團體的成員,以粗暴的手法硬闖本社辦公室進行滋擾而感到非常遺憾!

以下為當日同志團體上門衝擊的照片,透過下列第一手資料,公眾人士可全面了解事件的經過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