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廣告「誤導學」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5/2011
日本發生大地震,本港家長擔心日本嬰兒奶粉受幅射污染,紛紛排隊搶購,可見父母對奶粉的重視。奶粉商覬準家長的心理,以致經常在廣告中,把奶粉描述到比母乳有更多特殊成分,並能提供抵抗力,能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走出埃及」App被刪除
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5/05/2011
現今流動電話的功能已不止是話音通訊那麼簡單,智能手機配合流動數據服務,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上網接收資訊,到社交網站分享生活逸事等;使用者亦能為智能手機下載不同的應用程式(App),增加手機的功能。與此同時,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可自行編寫應用程式,並放在網上讓使用者自行下載。除了遊戲外,不少機構都透過應用程式向外界發佈資訊或作宣傳效用。
新聞「娛樂化」是必走之路?
奇蓮鼓積
| 電影小組成員
15/05/2011
如果朝早起來,一按著電視就有一個非一般的早晨節目,以誇張抵死、娛樂味十足的手法,來代替你過往每天看到傳統正經的早晨新聞及天氣報道,你會不會感到特別「醒神」?
斜路惜黃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5/2011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
同運真面目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5/2011
最近台灣教育界面對重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並計劃今年8月在小學和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推行,西方激進的同性戀教育已漸漸影響亞洲。
四川之行(一)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2/05/2011
新界校長會應國家教育部邀請,於復活節期間組織了近四十位中、小學、幼稚園校長及嘉賓,赴四川成都參觀交流,期望在傳媒以外,對5.12大地震的重建情況作親身深入了解。
網絡的品格教育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12/05/2011
學生時期,少不免以嘲弄取笑老師為樂。女同學的竊語往往是某某男老師是「鹹濕佬」;男同學則較喜歡公開「串」老師。校內的閒言閒語,很少有人會公開地與所有同學「分甘同味」,極其量也只成為幾個同學仔之間「煲電話粥」的材料。但今年5月6日一名官校教師企跳,就揭露出原來該名教師曾於社交網站facebook群組內,被學生公然作出網上欺凌。此事件帶給我們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