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兩個生命都是一樣真實

採訪及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政策研究)
06/11/2008

「我有一位病人,二十五、六歲就做了6、7次墮胎手術,向我求診時,卻是想懷孕了,但她的子宮已經受到破壞。」這邊廂,行醫30年的婦產科廖玉娟醫生感慨,隨著醫學的進步,今日合法墮胎的風險確是減少,但怎也減不了日後對病人的心理影響,所以她會十分謹慎地選擇協助需要墮胎的母親;那邊廂,行醫20年的陳帆醫生,斷然拒絕做任何墮胎手術,為的是有感醫者在生命之前,實在太過渺小,無權扼殺任何生命。

「從俗」不如「從心」

整理:馮國強    |    明光社 義務同工
06/11/2008

現代人勞勞碌碌,「忙到盡」時,就期待之後可以「玩到盡」,「玩到盡」後,又憂憂愁愁地等待之後又得「忙到盡」──就是沒有金融海嘯,一切還不又是周而復始,萬象卻未更新。「長期浸淫在這般忙亂的城市裡,每個人心中都渴想找尋一處可供休息的『桃花源』。」樂於把眼睛放在起始點,喜歡欣賞人心質樸的吳思源,總樂意與大家重尋生命的得力處。

明光社對設立性罪犯名冊臨時建議的意見書

30/10/2008

對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於今年7月推出關於性罪犯名冊的臨時建議,本社表示歡迎。

從電影《大丈夫》建構的意識形態反思香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12/09/2008

目錄

 
前言                                                                                p.1
 

「七宗罪」!何罪之有?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05/09/2008

早前,有同志團體到明光社新址附近抗議,表演街頭劇,譴責本社犯了十誡中其中七條︰一、不可殺人(指責本社反對同性伴侶獲得《家庭暴力條例》保護,間接令同性伴侶面對家庭暴力威脅);二、不可有別的神(認為本社盲目高舉「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說法甚於基督和《聖經》);三、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批評本社常以上帝之名行惡,打嚎勢);四、當記念安息日(譴責本社曾經在周日舉行籌款,違反禁止安

帶笑擁抱邊緣青少年

整理:馮國強    |    明光社義務同工
27/08/2008

 當教育的路愈走愈窄,不少人只顧為學生和孩子跟別人互爭朝夕的時候,曾留學加國,於中大教育學院取得優異成績,卻放棄高薪教席,在長洲隱居教學13年的陳兆焯,於6月27日在本社「閱讀雲彩」分享會上,真心分享他所踏上的教育成長路。

家庭與民主政制

洪子雲先生    |    香港理工大學 專上學院 講師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博士生
27/08/2008

根據政治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民主政制背後正是實現著「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的精神,即社會由市民大眾一起去管治,又或說是一種集體自治(Collective Self-Rule) (不要與「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混淆),而非由個別人士或少數貴族去管治。既然是涉及社會大眾,故此民主政治的優劣就非常取決社會中公民質素。

整全福音≠整全使命?!怎辦?

關浩然傳道    |    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
27/08/2008

兩種「整全」的論述

《美麗人生》的不同定義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27/08/2008

你有否試過在一個空閒的下午,在戲院門外流連,尋覓一齣「秀色可餐」的電影,看著張貼的劇照和影評,卻找不著,留下空空感觸,悄悄無奈溜走呢?

當青少年與色情資訊「相遇」

整理: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7/08/2008

 在科枝發達,資訊流通的今天,無論是從報章、雜誌、互聯網、又或是電視電影等,要接觸到色情資訊亳不困難。青少年容易在朋輩的影響,或受好奇心的驅使下,有意無意地與色情資訊「相遇」,究竟他們會如何受這些資訊影響?又可有能力抵抗?作為父母,又可以怎樣幫助子女面對有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