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不讓同性戀者感到孤單
新造的人協會
新造的人協會(簡稱NC)於2004年開始投入服務,對象主要是受「同性吸引」困擾或希望離開同性戀生活模式的人士及其親友。除此之外,NC也希望協助有心關顧同性戀者的人士,以及幫助社會大眾更正確及全面了解同性戀。
教會和機構為一體
提起宣道會基蔭堂堂主任蕭如發牧師,大家很容易聯想到「戒賭牧師」、「戒毒牧師」,甚至他自己也說「乜都有得戒、耶穌開你眼界」,若提起蕭師母(蕭張玉蓮)也就會聯想到「基蔭家庭服務中心」。很多人自然就會認為這家庭服務中心,就是「戒賭中心」!蕭師母的確是為了服侍戒賭的朋友,放下原本的工作,全職在基蔭家庭服務中心。
「停止浪費 解決飢餓 以愛相連」——惜食天使
「開展廚房」的服務,源於創辦人董愛麗女士在多年前一次的「觸動」。當時董女士參觀一個慈善機構的食物銀行,看到一位受惠者知道下一季未能領取食物包時的彷徨情況,當刻觸動了她,單純地希望讓貧窮的人能夠「有餐食」。
台灣性平教育前車可鑑
相信在今日香港,絕大多數人都會支持「男女平等」,但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男女平等」竟會被抨擊為「性別平等」意識不足。因為在《性平法》下,性別的定義是多元性別。當性別不再被理解為男與女,而是多元性別的展現時,「男女平等」、「兩性相處」等等課題都要去性別化,只提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亦政治不正確,會招來台灣教育部的懲處。
明光社消息 (2017年11月)
上任:感謝主,「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的活動助理方儁琦弟兄已於9月11日到任,求主幫助同工和團隊有美好配搭。
弄璋之喜: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招雋寧弟兄及項目主任(性教育)文麗兒姊妹於9月喜獲麟兒,感恩母子平安,求主保守小生命健康成長。
一切從興趣開始
女兒升上中一,朋友問她適應如何,她回應:「早了上課,遲了下課。除此之外,課程深了很多。」從前小學時,她多能自己做好功課,頂多是讓我檢查一下而已,但現在呢?更多時間是不懂如何完成家課,要向我提問。而最慘的是,有一些功課我也不懂得如何做。
房屋與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的狂想
人憑土地虎憑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咦,我們喝的是東江水,吃的是銀川菜心,能算是被香港的土地養大嗎?香港的漁農業早已式微,許多香港人沒有腳踏黃土而得食的記憶,感受不到土地的恩情,卻只感受到商情,因為土地=起樓=炒賣。
性別承認諮詢的幾個側面
性別承認諮詢接近尾聲,政府就終審法院有關W案的裁決之後,跟進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性別承認的法例,例如參考英國的性別承認條例,處理香港類似的需要。文件二百多頁,列出不同國家地區的處理方法,以及需要討論和考慮的各個點,邀請各界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