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民間社會房屋計劃的成效及啟示
鍾劍華博士
|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5/05/2017
香港的住屋問題,困擾着千家萬戶。政府的政策也長期跳不出原有的框框。結果是收入未能符合公屋入息限額及資產水平的,要不就是捱貴租,要不就是要千方百計希望可以上車。
正視問題 努力帶來改變
羅遠婷
| 前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基督教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曾這樣談過召命:「當你最深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相交之處,就是你召命所在。」而這在精神科醫生嚴始立醫生(Larina)身上,及其所發起的「醫護天使」行動成員見證了這說話。
不應被手機影響生活及家庭關係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5/05/2017
由本社與數個教育界、家長教師會及社會服務團體組成的「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於2016年10至11月進行了「手機文化對青少年影響調查」,成功訪問了近1,000名中學生及青少年。
明碼實價的#PTGF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5/05/2017
早前網上流傳有關出租女友的帖子,一時間牽起熱話,有人認為「明買明賣」亦無不可,更有自稱是出租女友的網友寫了一篇文章,捍衛自己做出租女友的「權利」。
只怕不會遇上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4/2017
或許你不知道誰是藤子‧F‧不二雄,但你一定知道誰是叮噹或哆啦A夢。下至小朋友,上至大朋友,當中有不少人希望擁有一隻如哆啦A夢一樣的機械貓,遇上危難時可以讓哆啦A夢從百寶袋中拿出隨意門、竹蜻蜓、記憶麵包等法寶來拯救自己。
網絡直播的道德爭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8/04/2017
網絡直播自從去年在facebook開始出現,各大小平台也加入直播功能,此功能才出現一年,便有人直播自己殺人、強姦、侵犯別人的過程,[1]又有人將之用作工具,用色情引誘人,之後進入一對一的私人即時祼聊頻道中。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8/04/2017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