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明光社消息 (2017年11月)

13/11/2017

上任:感謝主,「永遠的父母:離婚以後,為孩子多走一步」計劃的活動助理方儁琦弟兄已於9月11日到任,求主幫助同工和團隊有美好配搭。

 

弄璋之喜: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招雋寧弟兄及項目主任(性教育)文麗兒姊妹於9月喜獲麟兒,感恩母子平安,求主保守小生命健康成長。

廣告植入電視製作 未必是壞事

13/11/2017

有電視台曾在其台慶節目中插入一個嘉賓食炸雞環節,女主持人突然在節目中稱要請一眾藝員「食好嘢」,該台的一眾藝人於是就在盛裝之下表現出十分街坊地享受吃炸雞。這個令人覺得牽強,干擾觀賞趣味的環節,讓通訊局收到多宗投訴,局方經考慮後,認為該台做法嚴重違反了《電視節目守則》及《電視廣告守則》,並須罰款15萬元。

馬季開鑼 賭風更盛

13/11/2017

馬季開鑼,共6.6萬人次入場,人數較去年上升了3.1%;10場賽事投注額共達12.94億,較去年升6.6%。可見賽馬活動近年已經重新吸引賭徒參與,馬會在馬季開鑼前更透露去年投注額上升,足見混合彩池、增加賽馬日根本就是助長賭風。

不要習慣綜藝節目的不公

13/11/2017

電視節目,往往反映一個地方處理事情的方法。以競賽類的節目為例,香港的比賽一直講求公平公正,但近年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古靈精怪的情況,例如早前香港小姐選舉,最後要出動「DO姐」出動決定勝敗,不少網民質疑有關事件的公平公正性。

2017電影小組: 8月及9月電影分享回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與行動)
13/11/2017

星聲夢裡人》- 夢想與愛情的追尋與取捨

當「有理」都真會「說不清」時……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13/11/2017

近年香港社會,最多人慨嘆的,相信都跳不出【社會撕裂】了。事實上,現在大家不論在社交場合、教會,甚至家中,講說話都會有點小心,有時甚至要「先問立場,再作討論」,免得高談闊論時誤踏對方立場的「雷區」,傷了感情,不歡而散。

道不同,只可不相為謀?

講員:龍軍庭律師    |    認可綜合調解員、家事調解員及家事調解監督
09/11/2017

資料整理: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一切從興趣開始

張志儉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6/10/2017

女兒升上中一,朋友問她適應如何,她回應:「早了上課,遲了下課。除此之外,課程深了很多。」從前小學時,她多能自己做好功課,頂多是讓我檢查一下而已,但現在呢?更多時間是不懂如何完成家課,要向我提問。而最慘的是,有一些功課我也不懂得如何做。

房屋與城市規劃

編輯及設計小組    |    招雋寧、 張勇傑、歐陽家和、李卓乘先生、陳燕芬
26/10/2017
城市規劃的狂想

人憑土地虎憑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咦,我們喝的是東江水,吃的是銀川菜心,能算是被香港的土地養大嗎?香港的漁農業早已式微,許多香港人沒有腳踏黃土而得食的記憶,感受不到土地的恩情,卻只感受到商情,因為土地=起樓=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