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不對焦的不鼓勵賭博政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政府口口聲聲稱不鼓勵賭博,但香港社會就出現馬會的投注額不斷上升,尋求戒賭輔導和治療的人數下降的怪現象。

媒體評級是時候要檢討了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5/05/2017

最近一套電影在上映前以劇中有同性戀劇情作宣傳,引來坊間部份團體質疑該電影的評級。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已是1998年產物,電影檢查標準會按年代及社會文化而有些微的調節。

性別是常識,不是政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7

這是個指男為女、指女為男的年代!

若說對性別定型的反思令人打破男性只能粗魯和衝動,女性只能溫柔和細心的誤解,這的確是值得肯定的貢獻。不過,當性別成為政治,當自我感覺凌駕客觀事實的時候,也是令下一代迷失自我的災難起頭。

電影小組活動回顧 -- 賀歲片 與 《抖室》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5/05/2017
2017年第二回──喜氣洋洋賀歲片 傾吓學吓影評篇

性別差異的政治性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男女大不同、兩性關係,是人類的永恆話題。從朋友交談到網路紅人拍片,祭出兩性議題,說「男人怎樣」、「女人怎樣」,總能引起無數共鳴。[1]小麗不太理解在足球賽何為「越位」,因為她是女人;小明大概會愛看成人影像,因為他是男人。

明碼實價的#PTGF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5/05/2017

早前網上流傳有關出租女友的帖子,一時間牽起熱話,有人認為「明買明賣」亦無不可,更有自稱是出租女友的網友寫了一篇文章,捍衛自己做出租女友的「權利」。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8/04/2017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

面對苦難,我們還能愛神嗎?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4/2017
生命倫理對談
抉擇人生系列 ‧ 第三回

講員:楊慶球牧師 │ 加拿大恩道華人神學院院長

只怕不會遇上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8/04/2017

或許你不知道誰是藤子‧F‧不二雄,但你一定知道誰是叮噹或哆啦A夢。下至小朋友,上至大朋友,當中有不少人希望擁有一隻如哆啦A夢一樣的機械貓,遇上危難時可以讓哆啦A夢從百寶袋中拿出隨意門、竹蜻蜓、記憶麵包等法寶來拯救自己。

網絡直播的道德爭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8/04/2017

網絡直播自從去年在facebook開始出現,各大小平台也加入直播功能,此功能才出現一年,便有人直播自己殺人、強姦、侵犯別人的過程,[1]又有人將之用作工具,用色情引誘人,之後進入一對一的私人即時祼聊頻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