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媒體評級是時候要檢討了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5/05/2017
最近一套電影在上映前以劇中有同性戀劇情作宣傳,引來坊間部份團體質疑該電影的評級。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已是1998年產物,電影檢查標準會按年代及社會文化而有些微的調節。
性別是常識,不是政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5/2017
這是個指男為女、指女為男的年代!
若說對性別定型的反思令人打破男性只能粗魯和衝動,女性只能溫柔和細心的誤解,這的確是值得肯定的貢獻。不過,當性別成為政治,當自我感覺凌駕客觀事實的時候,也是令下一代迷失自我的災難起頭。
性別差異的政治性
李卓乘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5/05/2017
男女大不同、兩性關係,是人類的永恆話題。從朋友交談到網路紅人拍片,祭出兩性議題,說「男人怎樣」、「女人怎樣」,總能引起無數共鳴。[1]小麗不太理解在足球賽何為「越位」,因為她是女人;小明大概會愛看成人影像,因為他是男人。
明碼實價的#PTGF
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5/05/2017
早前網上流傳有關出租女友的帖子,一時間牽起熱話,有人認為「明買明賣」亦無不可,更有自稱是出租女友的網友寫了一篇文章,捍衛自己做出租女友的「權利」。
夢完了,怎去過日子?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8/04/2017
一場特首選舉完了,選出來的與民意設想的不同。雖然能真正參與選舉的只有千多位選委,但市民大眾不論是「食花生」又好,還是上網討論也好,都像有份參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