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網絡世界興起令主流傳媒陷落
網絡世界及社交媒體的興起,令主流傳統媒體的影響旁落。最多人批評社交網絡是因為出現反智言論及混亂是非,令人聽不到多元的聲音,同時因為回應留言可不具名,於是不負責任,隨意出口傷人的言論可以沒有過濾地展示。然而,社交網絡為何能取代傳媒作為公共空間?
訂立歧視條例的四點考量
歧視‧荒謬
酒吧因提供女士之夜優惠,被法庭裁定歧視男性。姑勿論男女喝酒量、慣喝酒類及價錢不一,老闆的經營策略竟被當成歧視。有網民揶揄:母親節優惠,又是對父親的家庭崗位歧視嗎?
不願做爸爸的適婚港男愈見普遍
2016年我們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學者進行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共訪問了2051位香港成年市民,內容包括香港人對婚姻意義、修改婚姻制度、養育後代的取態。我們發現現今處於適婚年齡的香港男性有以下取態:
1. 成為爸爸的決心較低
陰錯陽差的商業代母爭議
現今社會強調個人權利與自由,一個人可隨己意在市場上選取自己喜歡的商品。但是否所有東西都可以變成商品?是否存在一個景況,就是當某些東西被商品化後,就會觸動社會的道德底線?以下的案例將為我們提供一些反省。
推行政策必須考慮人性
三千萬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香港現時的人口約有七百三十多萬,三千萬即是大約四個香港的人口。有人口專家估計,單是中國一個國家,在未來30年便有三千萬剩男,撇除有一部分是同性戀者又或是單身主義者,當中到了適婚年齡想結婚而又未能找到對象的男性數目也相當驚人,專家告訴我們這些剩男是一孩政策而來的犧牲品。
前線記者和高層老闆
近日,七警案宣判,無綫電視的獨家新聞片段,成為整個判決的重要證據,連法官也稱這片可信可靠。無綫電視的攝影記者、編輯等被讚許,是有勇氣的人,同時其高層,因為當日堅持要求將新聞用一個非常嚴謹的方式處理,被批評為扭曲真相,無良知。
小心吃政治花生的四個貼士
種種關於特首選舉的消息,除了在主流傳媒中看到,更多是在不同的社交網絡中散播。持不同立場的政治人物,各抒己見,好不熱鬧。經過幾次的選舉,以及對各項事件的觀察,我們均發現網上是產生情緒政治的極佳工具;而透過網絡,關公更扮演著非常重大的角色。在心心和嬲嬲之間,我們要留意甚麼,以致不錯看形勢?簡而言之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