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博獎會假諮詢 撐馬會歪理加賽事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3/05/2016

3月底,博獎會召開諮詢會,了解各界對馬會申請增加五個賽馬日和八個非本地賽事日同步下注的意見。明光社的觀點大家可在網站取閱,[1]但馬會歪理連篇,有必要澄清。

褪網一夜 關係重聯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3/05/2016

由香港基督少年軍、基甸少年軍訓學校和明光社合辦的全城褪網運動2016,得到9間關心青少年及家庭價值的機構支持,於3月11日晚完成「褪網一夜.面對面見」活動。整個活動共超過15,000人響應,包括19間小學、10間中學和10間教會支持。

《黑天鵝》與《最後的馬拉松》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5/2016

電影小組花絮

二月份分享電影:美國心理驚悚電影《黑天鵝》

我是圍頭仔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3/05/2016

「愛的承傳——小腳印尋根の體驗」活動來到尾聲,參與的家庭於2月27日走進充滿文化承傳氛圍的元朗錦田圍村,在當地原居民和外來服侍團隊的帶領下,途經祠堂村、吉慶圍、水頭村、水尾村,探訪村內長者、居民及商戶,感受和體驗小社區獨特的信任、人情味和傳統團結孝義精神。

網媒記者爭取採訪權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03/05/2016

一向本地的網媒記者、學生媒體及公民記者都不被香港政府承認,也不會被邀請採訪參與記者會,亦不能收到政府發出的新聞稿和使用政府新聞系統。於本年二月新界東立法會補選投票日,一眾網媒亦被拒以記者身份進入新聞中心採訪。為此,部份網媒發出了聯署,記者協會亦向政府發出聲明,促政府立即開放網媒及公民記者的採訪權,承認具公信力的網媒地位。

暴力是怎樣煉成的?

蔡志森    |    明光社 總幹事
03/05/2016

人生是由無數的抉擇漸漸塑造而成,一個人若漸漸變成自己曾經討厭和鄙視的人一樣,將自己原來討厭和鄙視的行為正常化,由策略變成了習慣和個性,當有一日驀然回首,情何以堪!

由忙碌 到忙亂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研究主任
29/04/2016

上一回說到「Busy」背後的意義:忙碌的確容易使我們陷入那惡者的網羅。其實「忙」除了會「忙碌」,更容易的是「忙亂」——手頭上事務多,壓力一來,樣樣都要緊,事事都需回應,一忙,很易出亂子。

紛亂中的聆聽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9/04/2016

靈修人生系列

(講員:彭順強博士│中國宣道神學院 靈修神學講師)

海闊天空?

李樹甘博士    |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29/04/2016

「退一步海闊天空」,你我從小就聽過。成年之後,多了人生閱歷,或自己親身經歷,與人的互動或相處,往往未必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一步就代表我輸了」。不知從何時開始,「退」與「輸」扣上了關係。面對爭吵有人習慣據理力爭,認為退讓就代表了妥協與失敗,爭得面紅耳赤卻未有結論。

Life Itself – Roger Ebert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28/04/2016

念中學的時候,愛上了看電影。每逢假期之時,例必往戲院裡鑽,當燈光漸暗,銀幕放下時,心裡便湧上一股莫名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