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是傳達知識和培養價值觀的地方,只要積極地在教育層面作出某一向度的價值教育,假以時日,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會改善,同性戀教育亦一樣。
2012年,對明光社來說,是充滿恩典的一年。這一年,不單是明光社成立15週年紀念,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路向,愈走愈清晰,同時喜見一班同路人,不論晴天或陰天,也與我們並肩而行,不離不棄。在此,謹向我們的阿爸天父及支持者,衷心說句︰「多謝!」
同性戀者正如所有人一樣,是我們應該關心和認識的群體,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同性戀者正如所有人一樣都是罪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良好的公民必須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及權利。社會上不同的個體須要互相了解及合作,發揮不同個體的長處,才能融合成一個健康的社會,大家可由生活開始,保護環境,善用資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讓新一代明白甚麼是真正的公民權利,並如何平衡權利、責任和公義,將激情、激動化為承擔和責任,對社會時事發出正確理性的關心與行動,將會是社會要關注和處理的重心。
研究中心在6月15日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研討會,今年的主題是「生有時?死有時?」,共有154人參與,除鄭順佳博士和葉敬德博士擔任主題講員,分別從神學和牧養角度探討生與死的倫理問題外,還有3個工作坊,讓與會者認識和關注自殺、墮胎和人工受孕等具體問題。研究中心也發表了今年的調查報告,分析基督徒對墮胎和自殺的態度。
報章不乏旅遊廣告,賣點離不開景點和消費。旅遊與消費彷彿繫上了不能分割的關係。即使較富有的人,只不過是可以有更多種類的旅遊套裝選擇而已。專門研究觀光的學者John Urry對現代的旅遊有一些反思──把文化和景點組成商品,讓消費者的眼睛滿足了已預期的想像。一切文化的交接都是被安排的、甚至是熟悉的(如:北京故宮的Starbucks),讓你可以熟練地消費。
最近坊間推出了不少智能手機,各大公司都聲稱其新手機功能怎樣方便,效能又怎樣提升,最後會為帶生活帶來怎樣震撼的改變,以致人人非買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