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家庭暴力@現在式

整理: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3/2009

當社會人士熱烈討論《家庭暴力條例》(下稱《家暴條例》)的修訂時,究竟前線社工在處理香港家庭暴力的實況又如何?而有關條例是否可以全面解決受虐者面對的問題?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以及危機工作員何綺菁姑娘,綜合了多年的前線經驗,與大家分享現今本港家庭暴力的情況,以及其中的個案經驗。

一樣先行街、睇戲、食飯……

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25/02/2009

有機構早前進行了一個針對初中生戀愛及性觀念的調查,成功訪問了1200多名初中生。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的性觀念漸趨開放,17%接受朋友以金錢換取性關係,6%接受自己以金錢換取性關係。

13歲爸爸不能承受的重

傅丹梅    |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19/02/2009

「互聯網及新媒體」監管建議

陳永浩    |    博士‧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3/02/2009

 

香港出不了日式AV

陸君樂    |    海外傳媒工作者,刑事司法研究 碩士,前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2/2009

全球色情工業於2006年賺最少970億美元,

我要做個「不賭翁」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2/02/2009

身處在「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的香港大都會,賭博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情。由家人每星期「刨馬睇波」,同事「夾份買六合彩」,甚至是「人人講股」,投資投機分也分不清……我們應如何自處?聖經又怎樣教導我們面對賭博問題?

「八十後」=「憤青」?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3/02/2009

從「五區總辭」到「反高鐵」,在近期的社會行動中,新一代示威者往往成為了事件的主角,有人覺得是社會上年青一代的醒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搞事分子」,只有激憤,缺乏理性。這一班年輕的「八十後」,一方面被看成是社會的未來中堅,一方面又被認為是一事無成的「憤青」,究竟這是甚麼樣的社會現象?

回應、澄清各項誤解

28/01/2009

 

最後資料更新日期: 8/9/2014

 

「色情無害」是否神話呢?

07/01/2009

不少市民都相信色情文化會對人有不良影響,在一本近期的犯罪學專著Male Crime and Deviance: Exploring Its Causes, Dynamics, and Nature中,學者R. Barri Flowers也說:「在文獻裡色情物品與男性的犯罪傾向的相關已被清楚地證明,色情材料的使用與男性的侵略性、暴力、性犯罪、家庭暴力和其他反社會行為都有關連。

傳媒同樣肩負社會責任

趙明先生    |    香港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
01/01/2009

近日,政府倡導對《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進行諮詢。社會各界對此有不同的見解及意見,當中更有人認為條例已經過時並覺得應該廢除。事實上,每條法例都有其局限。《條例》推行時間日久,一定亦有不合時宜的地方,唯一面倒抹殺其正面影響實有欠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