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若有一天,「家庭」變成這樣……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6/06/2008
若有一天,在一個婚禮上,一對新人為對方戴上婚戒,互證婚盟,你以為他倆是一位新郎加一個新娘時,這假設可能已不再成立了。至少,在已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及地方,一男一女的婚姻已不是定律…
網上「大起底」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4/06/2008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網絡早已由剛開始的「單向」發放資訊的模式,發展到Web 2.0 的互動世界,當中的網誌、討論區、影像分享及交友工具,都讓參與者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發放資訊,互相回應及溝通。
影完婚紗相就是「家庭」?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8/05/2008
趁青春,留倩影,能夠與愛侶拍一輯婚紗相,為二人的愛情留下美好的回憶,是不少人的憧憬。2008年5月25日就有報章以「同性戀影樓留倩影廿多對女女男男償婚紗照心願」作為頭條,報導中指出本港首次有一間由四位同性戀者自資經營,專門為同性戀者而設的婚紗影樓,開業大半年已替廿多對男男或女女情侶圓了影婚紗相的夢。
千禧男歡女愛
程翠雲女士
| 觸動輔導中心 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 創辦人
09/05/2008
過往大家說到男女和家庭時,一般都是很簡單直接的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縱使不至於完全相信西方童語故事的「從此之後,二人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 直到永遠」,但也覺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十分理所當然。這過程中,二人亦必然結婚生子,活在同一屋簷下,風雨同路數十年。
為內憂外患的家庭尋出路
採訪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9/05/2008
「有很多人未及處理好以往的心理創傷,帶著這些創傷在家庭中生活,於是也就未能妥善處理好自己和教導子女,最終也未能建立好子女們的自我及自信。」具社區 服務、處理家庭問題及輔導工作廿多年經驗的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見下圖),認為家庭的愛、互動關係及相互尊重等因素,都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凝聚力 及抗逆力。
再思娼妓合法化
陸君樂
| 海外傳媒工作者 | 明光社 前項目主任 (性教育)
09/05/2008
三月份本港發生的妓女連環兇殺案,有團體就此提出娼妓合法化,認為這樣才能保障妓女的安全和權益。但無論是合法化或落實「一樓雙鳳」,其實都是要求以法律途徑改變現時有關情況。
大部分支持者都相信娼妓合法化能夠帶來以下好處:
1.擺脫黑社會操控;
2.改善接客環境,以近期兇殺案為例,更能保障其生命安全;
大部分支持者都相信娼妓合法化能夠帶來以下好處:
1.擺脫黑社會操控;
2.改善接客環境,以近期兇殺案為例,更能保障其生命安全;
家庭的危機家庭的危機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09/05/2008
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英美法澳的離婚率大概翻了一翻。美國現在的離婚率約50%,44%十八歲以下的孩子活於單親家庭裡,通常是由母親撫養──其中近一半活在貧窮線下,她們離婚後的平均收入有30%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