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性道德亮紅燈

31/05/1999

隨著新報紙加入報業競爭行列,傳播界黃潮的氾濫似乎正步向災難。這番言論絕非出自道德主義者的危言聳聽,而是在歷史上有跡可尋的。

暢銷報章最受污染?

31/05/1999

  明光社為了了解普羅市民對中文報章污染指數的評分及期望有一個評估中文報章質素的參考指標,於是計劃定期進行一項民意調查:中文報章污染指數調查。首次調查已於4 月6 日完成。

白保羅(Paul Bottrill)的見證

31/05/1999

童年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我有一個快樂的家庭;表面上,我的家庭也好像十分正常,甚至在十八歲前,我也以為自己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多年來,我與毒品、酒精、吸煙及性關係等問題爭著,但不知為何我總不能停止這些行為。最近幾年,我才開始明白為何我做這些事情,並且明白如何我能靠著神的能力去改變這些行為。

編者的話

31/05/1999

  「針唔到肉就唔知痛。」這句廣東話諺語正好描述了現時市民大眾對傳媒誇張失實報導的反應。

  很多人會認為明光社對傳媒的指控是妨礙言論自由,無病呻吟或矯枉過正;他們認為報章讀者自有分辨能力,不會盲目相信報章的報導;青少年人心性純樸,不會受色情暴力的漫畫、文章、圖片影響,只有那些不良少年,缺乏家庭管教才受影響。

有關《要求全面檢討及修訂「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一事

31/05/1999

近期發生了一些令社會人士大為震驚的暴力案件,案中涉及人士的年齡及其犯案手法真是駭人聽聞。

由傳媒污染到交化污染

31/05/1999

明光社於四月底發表了一項報章污染指數調查,以色情、失實、不當報道手法三方面評估中文報章表現,調查發現污染程度最嚴重的,正是三份銷量最高的報章。這項調查的結果令人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可惜調查結果卻解答不了另一個問題;香港讀者為什麼偏鍾情污染報章,調查為什麼不詢問受污者平日喜歡看什麼報,看看批評得最狠的受眾,他們又是否言行一致?

虐殺慘劇令人心酸 各界人士人人有責

28/02/1999

一宗震動全港人心的暴力虐殺案在上週末正式審結,案件涉及的十四個未成年人士(由十四至十七歲)已受到嚴重的刑罰,為他們的行為付上了終生及沉重的代價。當然他們應為其行為負責,可是當我們指責這批年輕人「喪心病狂」、「泯滅天良」時,也不可忽視他們同樣也是受害者。

暴力連環圖反映現實無不妥?

郭智嘉    |    自由撰稿人
28/02/1999

最近令公眾再次提出修訂《色情及不雅物品條例》的導火線,正正是秀茂坪童黨虐殺燒屍案。當中辯方律師指涉案少年長期受《古惑仔》一類描寫黑社會暴力連環圖影響,以為執行暴力不足構成生命危險,遂依書向當「二五仔」(勸受害人告發童黨者)執行「家規」,結果釀成慘案。責難連環圖的輿論一起,出版人即稱書中內容只是「反映現實」,少年人不在漫畫也會在其他媒介(如電影)知道類似內容。

傳媒公信力下降是誰之過?

28/02/1999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一項關於傳媒公信力的調查(下稱「報告」)發現,本港傳媒公信力有下降的趨勢。98年傳媒公信力的可信度與97年比較跌幅達百分之五(明報12月30日)。與香港青年協會在本月(98年12月)中進行的另一調查-「青少年看各行各業」(下稱「調查」)相比照,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全面的圖像。

虐殺慘劇反映問題 各界人士同心處理

28/02/1999

一宗震動全港人心的暴力虐殺案在上週末正式審結,案件涉及的十四個未成年人士(由十四至十七歲)已受到嚴重的刑罰,為他們的行為付上了終生及沉重的代價。當然他們應為其行為負責,可是當我們指責這批年輕人「喪心病狂」、「泯滅天良」時,也不可忽視他們同樣也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