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跨宗派機構合一服事 遊樂園認識永恆樂園
一次跨宗派、機構的暑期聯合服事,成就了合一美好的見證。暑假期間,明光社聯同基督教宣道會恩澳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福樂堂、綠楊浸信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長沙灣堂、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一起跨地域、跨宗派攜手合作,籌辦了一次社關宣教事工,與基層家庭一起遊樂園。
超越死亡的生命
此書是大衛.鮑森(David Pawson)的作品,全書只有六章,但已充份地表達他對生命的啟發與了解、對死亡的觀察及體會。此書收錄了他在晚年時與醫生、物理治療師、禮儀師的對話,從死後生命、死後與復活之間、復活、審判、地獄等主題去談論生命與死亡,容易閱讀。透過雙方的對話,對死亡有不同角度的認識。
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
無論是在教會或機構事奉,都有可能遇到人與人之間衝突的情況,這是無可避免的。而在基督裡,與人和好是必須的。《教會衝突的處理與重建》給在事奉路上感到無力的同工一點亮光,值得推薦閱讀。
「書」在起跑線
一年一度的書展已經落幕,在新聞報道上見到有人拖行李箱買補充練習,還有父母給子女買足一年的作業,亦有人把握最後一天去掃平貨,當「書」與「起跑線」並置,今日的書展已經超越了以往的功能,我們所看到的並非一般的購書場景。
孩子不想上學了
你有沒有遇到孩子要求不上學的情況?當孩子揉著太陽穴說:「今天頭有點痛,我想請病假,不上學了。」這句說話有如一個需要解碼的訊號,孩子真的病了?還是孩子不想上學?表面是身體不適的陳述,卻可能隱藏著複雜的情況。若此類情況「不斷發生」,頻率漸增,父母便要提高警覺,以探究孩子不想上學背後的原因,因為這有可能是「拒學」行為的初始徵兆。
為青少年立界線
閱畢《為青少年立界線:何時該說好,要如何說不》,深感共鳴,因為家中也有一位年青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年青人的性格也不斷地轉變,由從前的順從,到現在如書中所說:「很多問題種子在發芽」,若果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將會慢慢成長。此書針對家長的需要,列舉一些例子及方法,最重要是要為青少年立界線,只要願意,甚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讓青年人如鷹展翅高飛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這個星期公佈了一項調查,有近6成的受訪者認為現時香港青年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足,亦有超過6成半的受訪者認為現時的機會較10年前差,更有46.4%受訪者認為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未來10年會變得更差。從調查可見,無論是現在與將來,受訪者相信香港的青年人像是活於困境中,難以向上流動。
合法賭波──負債人生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當,走到盡頭,卻通向死亡。」
(箴言十六25《環球聖經譯本》)
「我曾經熱愛觀看足球賽事,但現在看足球賽事,內心猶有餘悸。」阿俊(化名)自賭波合法化之後,也一嘗賭波的滋味,不料愈賭愈大,最終欠債累累。
總有出路——一本正向教育的生命繪本
人生就像迷宮,有順境亦有逆境的時候,前路充滿抉擇,而如何抉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以上的說話並非只適用於成人,對孩子亦一樣。隨著他們年紀日長,他們開始有獨立的思考,面臨不同的十字關口,或許會感到徬徨,這時候正需要旁人更多的支持、引導及鼓勵,認識正面思維,幫助他們減少負面的情緒,以致他們日後在待人處事上,常存感恩、盼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