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人生總有鳥事在發生──面對挫折的必修課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2/10/2025
《人生總有鳥事在發生──面對挫折的必修課》是一本讓人一邊讀,一邊嘴角不自覺會揚起的書。作者蘇‧撒爾維把挫折比喻成「跌在身上的雀屎」——天空有鳥飛過、底下有人行走、雀屎落在某人身上,其實是生活裡自然發生的事,這個平實的比喻讓人有一種釋懷的感覺。作者透過不同情境,例如穿著正裝去面試、參加重要聚會時卻黏上雀屎,描繪出挫折如何打亂我們的計劃,讓人心裡一沉。
為自己重整心理界線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09/2025
夜深人靜,接獲好友來電傾訴,你會否強忍著睡意來傾聽?當情人做超越界線的身體接觸時,你會否默默忍受?家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你會否嚥下委屈來答應?這些看似微小的時刻,顯示著心理界線的無聲崩解,令人感到身心不適。[1]
或許,你該勇於讓人失望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8/2025
《或許,你該勇於讓人失望:學習課題分離,卸下歉疚感,做個體貼但有原則的人》非常適合習慣委屈自己以討好他人,並將他人看法與感受置於首位的人細讀。作者賈姬.瑪森(Jacqui Marson)指出,這類「體貼者」的行為模式,往往源於童年時習慣的討好模式,例如「我不該讓人生氣」、「我必須避免衝突」、「我一定要聽話」。
身體自主權不可侵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14/08/2025
18歲無業青年P.M.S.趁著9歲同父異母的妹妹入睡,脫去雙方下身衣物,以勃起陽具摩擦妹妹臀部並捏其胸部。母親回家發現異常,質問後揭發事件,翌日帶被告自首。被告承認因「一時性衝動」犯案。法官形容此為家庭悲劇,考慮被告年少、事件屬一次性、無插入性行為且不涉暴力,判其入教導所,冀助改過自新。
完美與是旦之間,助孩子掙脫完美枷鎖
熊嘉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1/07/2025
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已經響起了警鐘。在2023年公佈的「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顯示,影響年輕人精神健康的三個主要因素,分別是學業成績(95.1%)、家人期望(93.7%)與家庭關係(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