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在不安裡忠於自己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5/01/2025

韋莉搬到三藩市兩年了,透過努力,她與同學貝兒和姬絲成為了冰球好手。而她的情緒控制台出現了「青春期」警報,之後消極的阿厭、內向又尷尬害羞的阿尷、容易焦慮的阿焦、經常羨慕其他事物的阿羨來到了控制台前。

別找錯生命的水源──小心墮進AI聊天機器人的「情網」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1/12/2024

「凡喝這水的人,還會再渴;但人如果喝了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湧流到永生。」(約翰福音4:13-14《環球聖經譯本》)

來回太空又折返地獄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05/12/2024

新興毒品「太空油」依托咪酯在港濫用個案近期急速上升,更被發現蔓延至社區及校園。有青少年受訪者形容吸三口「太空油」已上癮,之後不斷吸食,令自己感到很放鬆。根據警方搗破的製毒工場,毒販還把依托咪酯混入果味甘油,又會在煙彈中加入顏色和氣味,以吸引買家。

失竊風雲(Maharaja) ——失落了真相,但沒有失掉真愛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11/2024

觀眾可以在香港戲院欣賞到的印度寶萊塢電並不多,能夠上映的,都是質素高,口碑極佳的電影,如《一百萬零一夜》(2008年)、《作死不離3兄弟》(2009年)、《來自星星的PK》(2014年)、《可憐天下父母心》(2017年

ACM與香港粵語詩歌發展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0/11/2024

說起香港粵語詩歌的發展,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下稱ACM)是其中一個連結不少音樂創作人及事奉團隊的機構,ACM積極拓展音樂事工,於音樂風格不斷演化、科技不斷進步的世代中,一直努力製作新歌傳揚福音,讓眾多想透過音樂事奉的有心人,可以學習及發揮恩賜。

甘心淪為騙徒的大學生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10/2024

所謂戲如人生,電影《我談的那場戀愛》中,張天賦所飾演的李偉祖因為失業而成為網騙集團的詐騙新手,詐騙過程有著「人設」,如演戲般有佈局、角色設定與道具,讓李成為一位法國工程師,與中年婦科醫生余笑琴(吳君如飾)漸漸談起戀愛來……

新聞愈來愈可信?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24

本年6月,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公佈了《2024年度數位新聞產業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24),該報告對全球47個國家及地區的數位媒體發展狀況作出分析,他們在1月底至2月初訪問超過95,000名受訪者,當中包括約2,000名的香港受訪者。8月時,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於報章分析有關香港的數據。

從奧運看網絡資訊如何影響用家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24

網絡資訊傳遞迅速,我們接觸的訊息實在很多,一些資訊發放者為了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並期望網民火速瘋傳出去,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以扭曲事實、挑撥離間等技倆,來激起網民的情緒,令他們繼而回應或轉發,也令訊息在網絡擴散。剛過去的奧運會,便出現了一些牽動網民情緒的爭議事件,可在此作為例子討論。

《夢境》(Wonderland) ——把握時機陪伴眼前的真人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6/09/2024

隨著人工智能(AI)的深偽(deepfake)技術發展愈趨成熟,AI模擬特定人物的行為舉止、聲線等已經變得愈來愈逼真,內地有公司最近就利用AI生成技術,為客人「復活」已故的人,據稱「需求火爆」,一年內完成超過650張訂單。